国有成觉得喉咙咸咸的,脚下的步子迈得愈发更快了。
国有成摸摸口袋,里面还剩下五两银子,他还想去一个地方,于是,直奔目的地而去。
国有成看过史料,史料记载着京城作为首都的地理来源:京城的地理环境优美和谐,气候温和适中、四季雨量充沛,物产丰饶精美,是非常适合人们的居住和生产的宝地。京城西部的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脉,北部的军都山为燕山山脉,两座山如同犄角一般,拱卫着京师。
西部的玉泉山、万寿山、百望山等小山,泉源、泉眼及其多,自然泉水与浅水草极多,可谓是“遍地流泉、处处喷涌,溪流纵横,淙淙有声”。诸多泉眼喷流之水,在地势的低洼处,形成湖泊,辽金时期,人们开垦此地作为农田,种水稻,养荷花。
历朝的达官显贵多于此营建园林庭阁。山峦、琥珀、河流、花草等,具备了园林建造的所有条件。
元明两朝,京城的西北郊即形成了私家园林的亭台楼阁与湖光山色的交相辉映。
清朝成立后,形成了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咸丰六朝的大片皇家与私家建筑园林。较为著名的有:熙春园、近春园、春熙圆、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清漪园、静宜园等。
康熙皇帝当政时,多在畅春园处理政务和生活,为了及时召见皇子们商讨国事,康熙便把附近的一些较小的园林赏赐给皇子们居住。
身为四皇子的胤禛,接受了父亲康熙的畅春园正北方大约一里的小园林。
工匠们“因高就深,傍山依水,相度地宜,构结亭榭,取天然之趣,”,巧夺天工合力打造出一座美丽别致的园林。初建的园子规模较小,约为300亩上下,园子建成后,康熙帝赐名:圆明园。
园子命名圆明,一则康熙皇帝信仰佛教。唐代高僧玄奘法师曾说过:“圆明一切智”。四皇子胤禛深信佛教,自号“圆明居士”。其二,单从字面意思理解:圆字代表着圆融、圆满、完美、周全之意;明字有明达、明智、透彻、明白之意。
雍正皇帝即位后大修父皇赐名的圆明园,此时园子已占地3000多亩。
乾隆皇帝又大规模地增修扩建圆明园,乾隆九年,仿造承德避暑山庄的三十六景,将圆明园内原二十八景增加为四十景,每景以四字提名,并作诗,乾隆皇帝御笔题写书额,并命画师沈源、唐岱绘成彩色工笔绢本画——《圆明园四十景》。
国史馆有记载:原作被法国军队迪潘上校抢走,献给了法国皇帝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