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站起身,一只手的四指插在马甲口袋里,另一只手整理了裤子上的背带,他伸出手指晃了晃:“我的仆人对主人忠诚到底,绝不会像你的门人一样逃跑,我让两个印度仆人和三个中国仆人在家里看门,哦,是看东西。”彼得的话很有自信,仿佛他家里的仆人就是他的英国家人一般。
国有成表示同意,继续请彼得往下讲。
好吧,既然你愿意听的话,我就继续讲下去。
国有成伸出手掌示意了请的动作。
彼得继续说道:“你们的太后老佛爷既没有信心镇压义和团,又不敢利用义和团低于我们,她想用和平的方式解散团民们。她分别派了军机大臣兼刑部尚书赵舒翘,协办大学士刚毅,到涿州宣布不得对拳民抓捕,应该对教民和拳民一视同仁。”
6月份以后,你们的朝廷安抚义和团的态度更加的明朗了,团民大批的进入京城,京城的坛口已经有了1000多个,人数保守估计在十万人。十万人哪?京城全部的洋人,包括各国使节,做生意的外国洋商,到中国参访学习的文化人,加起来还没有十万。
这不仅仅几个月时间,你们京城的老百姓参加的人更多了,还有直隶、山东、河南、天津等省份和地区的团民,现在啊,估么着得有四五十万人,瞧瞧这些团民都是些什么人,大部分是没有文化的农民和一些没有钱的市民,哦,对了还有一些散兵游勇,当然里面也有你们大清的缙绅、官吏和清军。
但是这些义和团没有形成一个军事化的机构,我们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我们不但枪炮优先,我们的军人素质也比你们清朝的军人强,更别说这些农民自发组成的“灭洋”的队伍了。
国有成不愿听彼得非得拿大清和英吉利比较:“您继续说吧,后来呢?”
这些义和团的人啊,太散了,人数多,但是没有统一性,每个坛口都各自为政。这些坛口被你们中国人叫做坛场,拳场,一般设在寺庙、道观,后来衙门、书院、营房,甚至在大街上都有坛口。
你们中国人的思维可真令我们惊奇得很呀,坛口里供奉的都是团民们信仰的“神灵”,如洪钧老祖、玉皇大帝、张飞、刘备等等。我搞不懂呢,张飞、刘备不是你们《三国演义》里的历史人物吗?怎么就成了“神”了?
国有成哧地笑了一下:“这有什么,连书里的孙悟空都可以被供奉,你说还有什么不可以,随便这么一闭眼睛,一伸手指,就成了天上下凡的玉皇大帝,多么的可笑?一个坛口一个玉皇大帝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