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教孩童不忘国家,讲书法培养兴趣(第1页)

战后,有台湾的文人为了表达对义士徐骧的英勇之举,写了一副对联缅怀英雄:临危不惧方显中华儿女真本色;为国捐躯最是人民英雄一片心。

国有成用着悲愤的情感诵读上面的诗句,接着,他又悲伤地读了一位台湾诗人的诗作: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国有成接着讲道:“这是爱国诗人丘逢甲咏怀台湾的一首七绝诗作。丘逢甲,字仙根。出生于台湾苗栗县,六七岁就能写诗作文,14岁参加童子考试,获得全台湾第一名,被称为‘台湾才子’,25岁参加会试,获得进士八十一名的好成绩,光绪皇上亲点他为工部主事,年轻的丘逢甲无意在京城做官,告假回到台湾,从事《台湾通志》编纂的工作,并把主要精力放在讲学上。”

丘逢甲根据国际形势,分析出日本占领朝鲜、中国辽东以后,台湾将会被日本垂涎,他向政府请命愿率岛民守疆保台,他向岛民呼吁:台湾离朝廷太远,一旦发生战争,远水难救近火,我们只能自己组织起来保家守土,不然的话,我们也将无家可归,祖先庐墓也将荡然无存。丘逢甲变卖家中资财,要求自家成年的兄弟子侄率先充军,他的行为令岛民们感动,大家踊跃投奔,很快组成了人数众多的义军。

台湾被割据的消息传来以后,丘逢甲愤慨异常,咬破了自己的手指写下血书,力争保卫台湾。唐景崧逃跑以后,台北陷入极端的混乱之中,散兵游勇为劫掠库银厮杀不已,丘逢甲调来义军稳定局势,还没有走到城里,就传来台北沦陷的消息。

丘逢甲只得率领义军驻防台中门户新竹,义军枪械不济,粮草断绝,最终只坚持了一个月,就被迫南撤。他在新竹受挫以后,率领全家南渡到了广州,临别之前他写下了《离台诗》: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山河意黯然。

回到祖籍广东蕉岭淡定村以后,他并没有消沉,而是时刻都在焦虑者国土破碎的惨痛现实,眷恋着台湾的山山水水和骨肉同胞,他用毛笔作为武器,写下了包含深情的激愤诗篇,这些诗寄托着丘逢甲是誓报国仇,统一祖国的壮志,同时,这些诗作深刻的反映了台湾人民遭受的苦难。

天涯断雁少书还,梦入虚无缥缈间。

冰火余生心易碎,愁人未老鬓先斑。

没藩亲故沧沧海,归汉郎官道故山。

已分生离同死别,不堪会累说台湾。

国有成读完以后,眼睛已是饱含泪水,他把自己的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