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检查附片惹发怒,失手打碎灵芝盆(第1页)

如果国有成单单写了这段话,勒泰是不会为此发怒的。勒泰也是循着朝廷的风气,院里的风气和各部委的风气都一样,谁不请客送礼?谁又不人情往来?

一个部门不论大小,领导的事情就是整个部门的事情。谁没有参加但礼到了,谁没有参加又没有上礼,领导心里记着清楚。

如果国有成的检查里到此打住,他也许不会遭遇后面一系列的事情。

昨夜,他以君子自比,加上朝廷赔款不发工资。于是,有了下面的检查“附片”:

中华并非立于世界中央之“天邦上国”,更非独立于万邦之外的“域外”之邦,实为世界各国之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洋富强诸国的一员。

一八四零年以来,大清国尽被西洋诸国欺侮,撮尔东洋亦不例外。五千年华夏文明惨遭西方文明之践踏,究其成因,不外有几:

一.朝廷闭关自守、故步自封,如再不改变,强者战胜弱者的景象将在举国上演。

二.盖因大清科技不发达所致。如不受西方凌辱,必先学习西方,而学习西方,则先从发展科技开始。向西洋学习科技,为求强求富之手段。西学并非“奇淫技巧”,也非“夷敌”之物,而是中华求强求富之学。西学(生产方式、科学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之处,取之为大清审断之,学习之。

三.纵观外国对大清之经济掠夺为国家贫弱之主因。朝廷不单应巩固国防,还须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

四.今日之大清唯需一份介绍“西学”之报刊。国人于新知、新技之渴求,如大旱而天降甘霖也。翰林院为文人士子所望,当奏请皇上开设新式报刊,以醒吾国民众之智。

五.吾为大清之文人和朝廷官员,然位卑言轻,虽痛感中华之落后,但终期有一日中华可为世界独立富强之国。追古抚今,唯有“中学”为主,“西学”为辅,折中中西,取长补短,以使大清快步赶上西洋之步伐。

属下泣泪陈情,恳请上官奏请!

是为检查之附。

假如这份检查的附片再过几年,这份充满着变革思想的报告,并不能引发轩然大波。

当时的国有成有着如此的先见之明,并不是独有,国有成依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写出检查的附片。几十年来,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已经走在洋务运动的前列,力举新式工业,开办同文馆,翻译外国先进书籍,致礼于通过“西学”,改变落后的中国面貌。

可事实并非如此得简单。洋务派的某些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