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卿芸想不通,也算不明白,几十年不都这样过来了吗?怎么去年的条约一签,反倒发不出银子来了呢?或许这也是命吧,不认命,又能如何!
老百姓只知道吃饱了饭、睡足了觉,才能活下来。知道朝廷的大事,又有什么用,可以换成银子?还是能当饭吃?他一个不入流的小官,在机关里混了这么多年,连套四合院都买不起,还那么犟!
看看,撕了官服,挨了打不算,还得扣除工资;瞧瞧别人家的媳妇孩子,哪个不是穿金戴银、吃香喝辣得。这么多年,她和孩子们跟着丈夫,沾过什么光?她拽起衣服左袖,分别擦了擦两眼眼角。
她准备烧火做饭,看着丈夫呆呆地坐在灶前烧柴,她不由地在心里埋怨:没钱倒还罢了,整天却想着报国明志。是!你与大清同呼吸、共命运,可你所钟爱的朝廷多给你发一钱银子没有?没有吧!既然没有,他为什么还想着大清?一口一声地咱大清,咱大清。咱大清,到现在还欠着你快四个月的工资了!咱家买米、买面,打水,买菜,哪儿样不得花钱?
她呼出一口气,两手抱着放在小肚子上。我都不想跟你提,每天我都捂着头巾经过胡同里的粮油店,生怕一打招呼,伙计清算以前咱家欠下的帐。
张卿芸闷声发了顿牢骚,丈夫受了伤,忍了气,她不忍再在丈夫流血的心口上撒盐。
张卿芸不像丈夫一般的“志高境远”。为了操持这个家,她是费尽了心思。吃饭的米、炒菜的油、菜里的调味料,她是数过来算过去,仍是入不敷出。
大闺女嫁的女婿也是一般人家,不能向人家张口。二闺女虽说没有嫁,但也不能期望太高,凭着高彩礼“卖”了姑娘,说出去岂不让人笑话?小儿子国玉堂到了娶媳妇的年纪,可现在欠着一屁股债不说,就连往日的生计也发了愁。
一件好好的小褂上面写满了字,多可惜。这件小褂挺晦气,让丈夫在家休息。
张卿芸不认可国有成的个性,再这么着下去,恐怕还要惹出天大的祸事来,她得和丈夫找个时间,好好地谈谈。
国有成直到锅内冒出大团的白气,仍在不停地加着柴火。
张卿芸走过去,揭开铁锅盖,将拌好的玉米面搅进锅里,丈夫做得玉米粥向来比她和玉兰做的稠一些。
国有成猛地站起:“锅里的水开了呀。”
张卿芸回道:“你去那边休息一会吧”说着,她从炉膛内扯出几块干柴。
国有成站起身,从馒头笼里拿出三个杂合面馒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