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南方家胡同也有数百间官房,作为监生居住和学习场所,也叫南学。监生分为内班和外班两类,只有内班的住校修业,享有相应的生活待遇。
李向楠是直隶保定府人氏,吴自立是奉天朝阳人氏,两位学生都住校。国有成等着两位学生下课。
这里的学生除学习经典教科书外,还学《性理精义》、《资治通鉴》及史书、大清律令等,还学习一些实用学科。
国子监虽然是最高学府但实际并不如翰林院一般从事高深的学术研究,学生成为监生后还须通过科举才能获得更好的进身仕途,到了现在学生们为了做官,多数人对于日常学习并不感兴趣,往往连平时的考课和集体活动也不愿参加。学校采取记考勤的制度,但执行起来并不严格,约束学生的作用十分有限。京师里相传九大可笑:“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神乐观祈禳,武库司刀枪,营缮司作场,养济院衣粮,教坊司婆娘,国子监学堂,翰林院文章”。
国有成想起传言的九大可笑就不由自主地笑了,水面倒映的那个人也和国有成一样的笑了。朝廷最高学府和最高文化单位竟被人如此嘲弄,斯文扫地啊。
国有成收起微笑,水里的那个人也学着国有成摇了摇头。
临近中午时分,学生们终于下了课。
国有成在学生群里寻找,监生们穿得服装大体一样,三三两两的从教室里出来,怎能一下子认得出。
一名个子稍低的青年小跑着过来,国有成看到是李向楠。
李向楠脸皮白净,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嘴唇较薄,鼻梁稍稍低些,带着一顶瓜皮小帽,恭敬地向国有成一礼:“先生好,今日怎么得空来这里。”
国有成说道:“向楠,一会儿再详细告诉你,自立呢?下课了吗?”
李向楠抬头看清老师脸上的伤痕,他怔了一下,回道:“他呀,恐是还在复习,先生,我去喊他”说着,就一溜烟的跑到人群里。
不一会儿,二人喘着粗气站到国有成身边。
吴自立人高马大,浓眉大眼,十七八岁的年纪只比国有成矮了半头,吴自立带着浓浓的东北话喊道:“先生来了,中午就在这里吃饭吧。食堂的饭不错。”他也没有一见面就问国有成的伤势。
李向楠也说:“是呀,先生,就在这里用饭吧。”
国有成见两位学生诚恳,倒往右侧小肚拍了拍:“今个儿就不吃你们了,走,咱们出去随便吃点。”
李向楠喜得跳起来:“好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