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成大事者皆坎忍,自我反思与批评(第1页)

唐代宰相娄师德的弟弟外任做州刺史时,他问弟弟:如果有人羞辱他,往他的脸上吐了一口唾沫,弟弟该如何去做呢?弟弟回答:“我会擦去脸上的痕迹,而不与吐唾沫的计较。娄师德却说:你不要擦,而应该等唾沫自行干。

古来君子成大事者皆能忍!国有成明白“唾面自干”的道理,只是一时把控不了情绪,才接二连三的出现重大的错误。

他也不是不明白举案齐眉的道理,东汉年间,梁鸿做完农活回家,他的妻子孟光,常常把饭食装在托盘里举得跟眉毛一样高,这些年来,他们相敬如宾,从来没有因生活环境和个人境遇遭到巨大变化而相互埋怨,更没有怨天尤人。

一个月没发工资,妻子反而好言劝慰;两个月没发工资,妻子仍是劝他接受现实;三个月没发工资,妻子不再言语;到了四个月的时候,妻子的埋怨才多了起来,为什么不能让妻子说说心里的话,难道非得使其憋出病来?

国有成在思想里标榜以古今圣贤为师,但仅仅做到的是一种观念,根本没有落实在行动中。

古代的郤缺在田间勤恳耕作,吃午饭的时候,妻子把饭送到地头,并恭敬地跪倒在丈夫面前,郤缺连忙也施礼跪接,频频致谢。夫妻间相互尊重,饭食虽然粗陋,他们仍旧吃出香甜的滋味。

这种夫妻相敬如宾的事例还有许多,妻子跟着自己吃糠咽菜,偶有怨言,但并没有嫌弃,只是进来发生的一连串的事情,压得他肩头过于沉重。

国有成又喝干一碗酒,想起张卿芸的好处。妻子发牢骚却从不对外人讲,更不会像其他妇人一般诉说家庭里的“血泪史”。关上门,她只在自己的家里发两句牢骚,有何不可?又犯了哪门王法?

国有成站在妻子的角度看问题,一下把问题看得透彻,妻子虽说埋怨,但仍自食其力,洗衣服,缝补衣服,做衣裳等等,从未喊过苦累。

他想想也是,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没了经济的支撑,怎能更好的生活下去?国有成啊国有成,你现在怎么变成了国“发疯”?

他在心里骂着自己。国有成叹了一口气,总是天凉的时候,才会穿衣,总是犯过错误之后,才懂得懊悔。如果后悔,他当初为什么像个疯子一样?工作单位的考验没有合格,家中的考验更是一塌糊涂。

他蘸着碗中的米酒,在手心里写下一个“家”字。

家是充满温情的避风港,家是充满不计较的包容所,更是有着只管付出不计辛劳和报酬的“工作室”。

家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