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先生有名求学苦,古人为样思考今(第1页)

同时代的贫士孙康,小时候酷爱学习,常常感觉时间不够用。

他想夜以继日地读书学习,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天一黑,便没有办法看书。

夏季时还可以借着月光读书,冬天的时候,没有月光,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即便这样,孙康仍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痛惜。

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看向窗户外边时,发现一片亮光。

他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

整个大地披上一层白色的银装,闪闪发亮,晃得他眼花缭乱。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

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小油灯要亮堂得多!瞬间,他感觉不到困意,立即取出书本,在雪地上看书。

孙康不顾寒冷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搓搓手,站起身跑一跑。

整个冬天,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

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滴水成冰的严冬,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国有成觉着车胤和孙康虽说不是教书育人的先生,可他们的求学精神却值得发扬。

北魏时期有个叫祖莹的人,小时候聪明好学,八岁便能读诵《诗经》、《尚书》。小祖莹每天读书夜以继日,父母生怕他读书过多造成身体疲惫,不允许他夜间读书。

古代点火不容易,祖莹为了读书,常常将火种藏在做饭的炉灰中,等父母安寝后,独自点灯夜读,常常一读书就通宵达旦。后来,勤奋好学的祖莹被朝廷任命为车骑大将军和太学博士。

隋朝的蒲山公李宽,他有个儿子叫做李密。李密年轻的时候,给隋炀帝当侍卫,他的相貌伟岸俊朗,受到隋炀帝的猜忌。宇文述劝李密:你的家世素来显贵,你应当靠才学来展现你的能力,何必当一个小小的侍卫呢?李密于是辞去侍卫的职务,专心读书。

当时学者包恺较为有名,李密骑牛前往求学。路途遥远,李密为了不耽误读书,把《汉书》挂在牛角上,一边赶路一边读书。行进的路上,路过越国,被越国公杨素看到,杨素跟在李密的后面,见他读书专心致志,好奇得问道:“你这位书生,为什么这么勤奋得学习呢?”

李密见是越国公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