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成没有讲先生从小给他讲过得亵渎字纸的行为:用带有文字的字纸擦拭东西以后,揉搓扔在地上。用字纸点燃灶火,或者照亮屋子。把字纸扔在污水臭秽的地方。用带有文字的字纸擦屁股。把书本字纸和钱放在床铺下。用字纸糊窗户,贴在墙壁上。用字纸剪鞋样。把家里的破书废字纸换碗换糖。用字纸包药裹物。将古人的经典书籍当做枕头或放在床褥下。愤怒的时候把书本丢弃在地上。将带有文字的扇子或者书本插在鞋袜里。把经典书籍放在船舱底,或者座位上。把书籍放腿上阅读。将书籍随便放在衣箱或厕所内。看病用书垫手。任由书本和字纸让鼠咬虫伤。从书箱账箱上跨过。书籍插靴筒袜内等等。
国有成舍去了这些,单单留下看书前一定要洗手,他不想让孩子们刚一接受珍惜字纸的观念,就被许许多多的条律所影响。
国有成认为敬惜字纸受到儒家文化影响,尤其在千百年来科举制度的形势下,文人士子们出于对文化与文字的崇敬,这里面不排除宗教信仰和文人士子们对功名的追求向往。
其实,敬惜字纸的传统与信仰文昌帝君有着重要的关系。文昌帝君是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历朝历代的帝王对文昌帝君张亚子十分尊奉。唐朝时,玄宗僖宗因避安史之乱来到四川,将士皆因水土不服,病倒了一大批。玄宗皇帝十分着急,在夜里梦到张亚子得治病药方一帖,治好了大军。
唐玄宗、唐僖宗加封张亚子为“左丞相”、“济顺王”,以万乘之尊向张亚子叩拜。
从此文昌帝君身价百倍,被世人尊崇至和孔子齐名的地位,一千多年以来,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说。
元仁宗时期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于是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
现在每个县城级别以上都建有文昌庙,国有成听人说起过本朝康熙皇帝的股肱之臣陈廷敬的家里就建造有文昌庙。
国有成专门考据过文昌帝君的文化。历史上,文人士子,儒道佛三家文化都推崇崇拜文昌帝君,还写下文昌帝君相关的大量著作,这些书籍中多是劝善勉学的文章。
隋唐时期科举考试开始盛行,但是到了宋代,科举考试才被文人士人们入仕做官的主要途径。求取功名的文人学子们为了在激烈的考试竞争中金榜题名。他们除了自身努力读书之外,还祈求乡里各种神明的帮助,有些文人士子们更把希望寄托在文昌帝君身上。
北宋时期,文昌帝君成为保佑各地学子考试顺利的专门考试神仙。南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