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圣人故事引人入胜,实际传授礼仪姿态(第1页)

国有成继续讲解孔子对于君子定义。孔子说:“我没看到过圣人能看到君子就足矣了,君子是始终如一的人。不论人前人后,说话做事表里如一。”

孔子的言行不仅仅为他的学生做出师范,还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孔子的弟子子贡与卫国大夫棘子成聊天。棘子成说:“君子具有好的品质就行了,要那些表面的仪式有什么用呢?”子贡说:“很遗憾您这样谈论君子。君子的本质就像拥有的学识,而学识与君子的品德同等重要。”

国有成告诉学堂的学生们,人必须整理自己的外表,保持干净的外貌和整洁的衣服。这样做既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对他人尊重。

国有成最后通过孔子回答叶公的问题,来向学生们讲述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上来,回来向孔子请教。

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告诉叶公:他是一个为了发愤学习而忘记饮食,在学问上有所收获时就快乐得忘记了忧愁,完全忘记了衰老到来的人呢?”

国有成向学生们讲解孔子为学和与人交往的具体事例,通过讲解这些事例,告诉孩童们要学习的孔子这种谦虚好学的精神。如果真能做到孔子那样的发愤学习、乐于学习,又何愁学识不长、德业不广、事业不兴呢?

国有成临了留下一个反问句,使得学堂的孩童们听了更加有趣。

不学礼仪,就没有办法获得更多的学问,更没有办法与任何人和谐的相处,而失去礼仪就会令人厌恶和讨厌。国有成告诉孩子们礼的本质是恭敬,对师长、父母的尊敬,尊重自己的个人卫生也是尊重别人。

国有成安排休息课间休息。国有成与阿布扎一同在院子里搜寻直溜的树枝,然后将树枝折成一尺左右的小节,阿布扎不解其意,国有成递给阿布扎一根,教他在教室后方跟着学习礼仪。

下午的第二节课程,国有成将折好的树枝发给每个孩子,并让孩子们将树枝顶在头顶上,并且坐在板凳上要上半身挺直,不能让树枝从头顶上掉落下来。

有的学生做的很好,有的学生刚放上就掉了下来,国有成见大部分的学生做的教稳之后,然后命令每个孩童顶着树枝绕教室走上一圈。此种方式可以令走得的人目不斜视,身无旁骛,专心地走路。

每个学生演练了一遍,从孩子的专注的表情来看,国有成觉得可以每天下午练习走路和坐姿。

国有成喊过两名孩童,一名扮演路人,一名扮演途中遇到熟人的该如何打招呼,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