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钦佩地点点头,当着国有成的面打开了檀木小箱:“为了一件不值钱的瓷器,让先生挨打,确实过意不去。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说着将木箱子转过来。
国有成耳朵觉得痒痒,洋人们怎么知道自己是一位教书先生的,皮特张口闭口先生,他可不愿做洋人们的老师,他是大清国孩童们的老师,可不是什么侵占大清的洋人们的老师。
他看了一眼箱子,红檀木的巷子里面摆着一块黑色的砚台,一位飘着胡子的老先生坐在松树下喝茶,旁边一个小童在扇扇子,松树的枝叶从至右占了整块砚台的三分之一,整块砚台透着柔柔的光,看得令人爱不释手。
彼得说道:“听说这是一块明朝张大人使用过的古砚,我收的时候,以为是块假的,我不会写毛笔字,因此拿过来给先生用吧。”说完,他耸了耸肩膀。
这块砚台像是广东的端砚,如果洋人不说此话,国有成猜想这块砚台要三百两银子才能买到,如果真是皮特口中的明朝张大人的砚台,这块古砚的价值应该是三百两的几倍以上。
国有成摆摆手:“皮特,点心我留下,这块砚台您拿回去。”
彼得打开箱子让国有成看得时候,就发现国有成并不在意这块砚台,这位指给自己瓷瓶子真假的中国人没有流露出欣喜地表情,这块砚台是他花了六百两银子从一个清朝的官员手中购得。
来找国有成之前,彼得觉得应该顺从中国的礼仪,因为告诉自己真话而挨了打,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拿几包点心糊弄过去呢?他想了半天才想出拿块砚台来给国有成。
这件砚台彼得找过几名中国人看了,曾有人想花一千两银子购买,彼得觉得这方砚台的价值会更高,因此留了下来。
彼得考虑的周全,如果国有成会写毛笔字那这件砚台就是中国文人的爱慕之物,如果国有成不会写毛笔字,那他随便的转手卖掉,就能得到一千两的银子,彼得猜不透面前中国人的心思:“哦?先生难道不会写毛笔字?”
国有成不想因为告诉一句话而得到这么贵重的物件,作为文人,他非常喜欢文人士子们眼里的“文房四宝”,浙江湖州的善琏湖笔,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泾县的宣纸、安徽歙县的松烟墨。这几种文房四宝他都非常喜欢。
可国有成不想和这些洋人们有些交集。刚才在院子里,南屋的张大婶,西屋的福庆媳妇,西耳房的阿布扎都出来看稀罕了,国有成发现就连身子骨不利落的东屋的张有德也开了半扇们,这一堆洋人来找他,可比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