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节衣缩食为学堂,洋人回国把恩偿(第1页)

他把阿布扎的银子降为每月三两,阿布扎却没有要,两位学生李向楠和吴自立分别也不要任何的月薪,好吧,国有成在心里默默平盘算,只要能交上一年的学院的租金,别的费用都可以再想其他的办法。

学生不是赚钱的生意,也不能将教学当成一门赚钱的营生,国有成开办学堂两年多以来,深知“先生”二字当得是多么的不易,两年多来,他的鬓角多了一些白发,眼角也有了一些皱纹,确实比上班的时候,苍老了不少,但是他看着这些学生们一天天的得到成长,他无论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两年来,他没有存下一分钱的银子,虽说不用为了吃饭发愁,但是仍没有从学堂里转取过一分钱,他觉得这两年虽说有些累,但累得值,累得心满意足,只要学生们学习到知识,无论是西方的文明还是东方的文化,他即便再累也觉得值。

世间无难事,只怕坚定人。这个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难关,只看自己想不想跨过这个难关,如果任由命运的摆布,那么昏昏然一败涂地,如果迎难而上,即便没有做成功,此生也无怨无悔,起码努力了,起码在学生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颗报国忠义、品德至上,学习的君子的种子,这些种子总有一天发芽、开花、长大,也总有一天结出累累硕果,国有成心里想通了这些问题,觉得自己没有物质上与金钱上的积累与增多的问题不是问题,孩子们成长与接收知识的的增多才是他这个当先生应该考虑的。

学堂里接收西方文明的道路已经比较难以走通,马修神父只对信仰天主教的教民们开班课程,义和团闹事以后,再没有来过学堂授课。国有成也没有找过神父,一名神父没有超脱出世俗的观点,仍旧拿着世人的观点不宽恕他人,怎么可以担当宗教传播的大任,国有成并不期望对义和团抱有成见的神父对每一位中国人都慈冕关怀,四个多月的时间,马修神父没来学堂讲课已经说明一切。人一旦在某件事情上抱有偏见,是无法从偏见里抽身而出的。

国有成在想有没有其他方法继续地让孩童接受西方文明的途径,他想了一圈,也没有想出来,于是,他和两位学生将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教学上,国有成准备等目前的这门课程教完以后,另开一门《传习录》的课程。

在翰林院的时候,就存在两种观点,一方面人们坚守程朱之学,另一方面人们则推崇王阳明的心学,程朱之学在近几十年的社会变革中,遭到很大的“失败”,无论是国内教育上或是对外上,国有成觉得程朱理学有些死板、而且保守,不能跟得上目前时代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