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见国有成收下,反而更加高兴。是呀,人在危难的时候,没有提钱就帮了别人一把,他觉得两千两对于拯救一条人的性命来说,远远不够,他把另一张一千两银子的银票放在桌子上:“交齐了租金和发工资,您还吃饭不吃了,这些钱可以维持学堂一年的日杂开销。您留下吧。”他对谦德学堂充满着回忆,并带着爱丽丝和克里到他曾经避难过的西边小屋看了看,还指着前院西屋的房顶对两个洋人说:“他当时也不知道有了什么功夫,能在那么陡的房顶上待了好几个小时。”
    彼得一行人没有用饭,彼得走得时候,瞧见了国有成放在书架上的箱子,他征询了国有成的意见之后,取下箱子,发现国有成仍旧保留着章老板的玉石。
    国有成解释:“都怪我给的价格低,章老板这么长时间也没有过来取,不是你提起,我都忘记了这件事了,改天,我给他送还回去。”
    彼得那时对于此物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兴趣,或许是旧地重游,勾起了他的某种情绪,他想把此物买下来。
    他对国有成说道:“得空,您问问章老板,他出什么价格,如果不是太高的话,我就买下。”
    彼得一行人离去,国有成与两位学生一同找到房东,支付了两年的学院租金,又把先前欠的工资一并发还,确如彼得所说,两千两银子所剩无几。
    他将一千两银子的银票兑成五张二百两的银票,把二百两银子交给李向楠,安排学堂日常的生活;二百两银子交给吴自立,购买学生书籍和纸笔。剩下的银子他留下,以备秋后购买取暖的费用。
    国有成看了一眼木箱,等再休息的时候,将彼得想购买玉石的消息告知章老板。
    章老板听后并没有觉得兴奋,只是说:“哦,那就在你那里放着吧,价格呢还是原来的价格。三千两是不能再少了。”
    国有成得到讯息,回到学堂,写了一封书信交给彼得,如果彼得想买,请尽快前来,如果不想买,他就把这件东西交还给章老板。是的,不能放在这里了,三千两的物件,碰掉一个角,这件物品就不值钱了。
    可是彼得收到信以后,反而没了动静,国有成想把玉石件还给章老板,又怕彼得过来购买,一个买的,一个卖的,都没了兴趣,作为中间人,国有成也想开了。
    玉石件就这么在书柜上方放着,直到上面落了一层灰尘。日子平淡无奇地过着,国有成期间每月仍为彼得鉴定四次文物,往往都是他做了彼得派来的马车,时间多选择在学堂放假的那天。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