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成没有将九龙杯的事情发在心上,一是没有购买国宝的资金,另一方面他觉得拯救国宝意义非凡。他也曾想花点心思将国宝留到国人之手,无奈何,到现在还没有想出一件行之有效的办法。
    他从那震的口中,得到彼得将众位古玩店老板请到家里观赏、出价,但没有听说宝贝出手的消息。
    五十万两,一般古玩店的拿不出这么巨额的银子。国有成五千两银子都拿不出来,更别提五万两了。
    国有成有心谋事,无力回天。他一方面为国家宝物的命运担心,另一方面也为尽不了气力所懊恼。
    他想起了古代很多边塞诗人,如王昌龄、岑参、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诗作,他有一颗爱国之心,奈何国运衰败,洋人气盛,他作为大清治下的一份子不能为国尽忠,不能为国效力而苦恼,教书育人可以抵消一部分他得自愧不如,国宝只是内心忧患的一个方面,真正令人担忧和激愤的反而是国家和民族的前途。
    他感到悲愤的同时,还在想一个人活着为了什么?勒泰打他的时候,没有去想想;义和团打他的时候,也没有去考虑。当彼得再次露出国宝的时候,他却想起了这个问题。
    有的人为了升官发财,有的人为了自己的享乐,还有的人为了不荒度一生而努力奋斗。
    国有成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但他觉得不能让彼得大张旗鼓地炫耀国宝。要知道国宝属于中国,从给彼得鉴定文物开始,他大概估算出有六七百件,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个给彼得打工的伙计,干完活收钱,开始的时候,他还提醒自己,千万不要为这些文物动心,彼得买和其他中国人买都一样。
    但从洋军官约翰展露国宝,接着国有成又看了几次之后,越发对于九龙杯走有了感情,不是神秘之情,也不是贪求之心。而是一种由内而发的责任感。
    那天,在彼得家里,说是休息,他的耳朵却一字不落地把章老板和洋人的谈话,听了仔细。
    表面上看不出国有成有任何的举动,但是他的内心却在苦苦地挣扎,如果他可以用自己性命换的国宝,他不讲任何理由的舍去,可是即便舍去自己,也换不回任何的东西,反倒于事无益。
    他更不认同章明堂搞得那套两件玉石品,交相互换的“小聪明”,这种小把戏,小伎俩,人一看就会窥破,反倒令人不屑。
    初春的夜里,他披衣起床,站在“德不孤,必有邻”的的横幅下。
    国有成清楚地记得上一次凝视这副书法的那天晚上,他写了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