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外行人逛看热闹,古玩行里讲门道(第1页)

买物件的人人们也不愿意退货,首先他们爱面子,怕别人知道自己打了眼,买了假货。令则,买了赝品或者不到代的物件,证明自己能力不行,眼力架补刀道行,怨不得别人,只当交了入门的学费。

西洋国侵占大清以后,买家回头退货的事时有发生,造假的故事国有成也能听到不少。

国有成觉得,其实有规程比没规程好。对卖古玩的和买古玩的都有好处。古玩纯属文化艺术领域,古玩买卖不仅需要极高的专业知识和眼力,更需要买卖双方一腔正气,像现在假货遍地的情况,古玩市场成了浑水一潭。

这里面不排除有外国洋商炒作哄抬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做这些赝品的生产者、运输者和售卖者有着重大的经济利益。俗话说:“无利不起早”,不赚钱的事情,谁都不会去做。

在古玩行当,懂了规矩,并不意味着马上就有银子滚滚而来。古玩这买卖讲究——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店铺几点营业都写了牌子挂在门上,店家一般不会随便推迟,因为"卖是赚钱,买也赚钱"。有上门卖货的来了,兴许带的物件是个千金难遇的好东西,若是没开门,就要"漏货"了,对古玩铺子里讲究利润的人来说,他们一般绝不会让好物件“漏掉”。

古玩行的古玩铺子不是随便谁都能开的。常常是,一条街上十几个学徒的里面,有两三个聪明好学、有出息的,被一些有经济实力且懂古玩的投资商看上聘为掌柜。

古玩店里的学徒的刚进门时只负责搞卫生,端茶倒水之类的,绝对不许触摸店里的古玩。

琉璃厂中摆摊的河南人居多。河北人比河南人少些,另有就是山西、山东、东三省的人了,安徽和南方各省的人在其它省份里较少。

国有成知道古玩行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传统行业,这行当里的知识一辈子都学不完,与书法和绘画一样,没有第一。物件是珍品,可掌眼物件的眼力活才是鉴别真品或是珍品的关键。

前些年古玩铺子里的掌柜的接触珍惜的古玩时,都老老实实,不敢放大话,吹大牛,不像现在的有些洋人,狂傲得很,自认为很有钱,声称没有不敢碰的,也没有不敢买的。

其实上当受骗的却往往是这些人,自以为看过几本书,跑过一些市场,逛过一些店铺,结识了几位店主,熟悉了几句行话,就成专家了。

玩古玩之前,最好先了解水有多深,别光听利有多大。古玩这东西玩好了长寿,玩不好可折寿啊。国有成听过不少“捡漏”事情,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