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成看着彼得带来的洋人,这个洋人高高大大,天庭饱满,头发浓密,一双大而有神的蓝眼睛,眼神里透着慈爱与安详,洋人穿了一身的黑色袍子,胸前挂着半只手掌大小的十字架。
国有成猛然想起洋人的礼节,他伸出手,想对刚刚见面的洋人施行西方的礼仪。
洋人没有伸手,而是微笑地冲国有成点了点头。
彼得上前一步,向国有成介绍:“国先生,这是天主教堂的马修神父,今天由他为你们带来一场精彩的讲课?”
精彩?国有成在心里打着疑问,没有讲就说精彩?还是等讲过课程以后再说吧。不过人家既然来了,总要听听他讲的内容。国有成也冲洋人笑着点点头
国有成礼貌看了一下时间,示意阿布扎打响上课铃。
他不知道洋人这是怎么了?别的洋人不都是一见面就握手的吗?他将洋人请进课堂,仍旧和彼得一起坐在教室后面。
马修神父早在来的路上已经想好了讲课的内容,他笔直地站在教室前面,用着流利的中国话讲着:我经常给教民们讲课,也给孩子们讲过课,这是第一次来给中国的学生讲课,如果我讲的课程不好,欢迎大家批评。
马修微微地冲着下面坐着的人施礼,然后他接着讲道:说道外国人,我先讲讲以前来咱们中国的外国人吧。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利玛窦的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
利玛窦有着中国人的名号——西泰,他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他原名叫玛提欧·利奇,利玛窦是他的中国名字。他通过西方传教士的身份,用汉语著作传播天主教教义,并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对于东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另一个我要说的是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汤若望,字道末。明朝天启三年,汤若望以武器技术专家的名义进入北京,在明朝钦天监工作。汤若望一方面编写《崇祯历书》,并传授明朝新式火器的制造方法,期间,汤若望凭着自己的技术,亲自监督铸造了二十门新式大炮。
清朝建都北京后,汤若望凭借自己的科学知识继续得到重用。顺治元年,汤若望正式掌管钦天监。汤若望将《崇祯历书》改为《时宪历》,顺治帝亲政后,对汤若望更为重用和信任。汤若望也因此经常出入宫廷,参与朝廷大事的讨论。
但是清朝朝廷里反对汤若望和西方文化的辅政大臣鳌拜却把汤若望判处凌迟之形。虽然后来因为地震,汤若望侥幸被赦免无罪。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