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宏德村(第1页)

由于道路设计不再仅是设计一条路,而是多了尽量不破坏环境,保持自然风貌为主,所以基本上沿用了以前沿着河道向上的线路。只是把中间的一节山路改成了一个双向隧道。隧道也不是太长,三百多米。地质结构都不用去钻探,地层非常简单。

修建道路选择了工程量尽量小的方案,河道和地质灾害地段的治理、恢复植被反而成为了工程的核心,投资比程治预想的要多一些。但是如果河道水质变清澈,利用一级级的小坝把水留下来,会改变这里的生态环境。

这让程治想起了自己的恩师。他是一个传统的建筑规划和设计师,认为建筑应该与环境相和谐。随着梁先生和林先生两位建筑大师去世,实用主义建筑思想成为主流,恩师一度连教书的资格都没有。

宏德村,是一个传统的藏族村落。四周都是森林,一座座丹霞峰坐落于森林之中。这里是著名的藏传佛教高僧的密修地。以前的藏语名称就叫做修士居住的地方。宏德村是后来取的名字,因为这里的林区属于宏德国营林场。

这里的丹霞诸峰分为六部,一共三十六座形态不同的山峰。

以前每一部都有一个守护神,一座寺庙。不过现在指剩下最高的仙女峰还保留着一个女活佛的静修寺院。剩下的寺庙群都集中在了山下靠黄河一侧的凤凰岭。那里有一座最大的尼姑寺院和莲花峰上的一座主寺。莲花峰下面,是一个个活佛的静修经堂。

活佛们住在那边。但是山上也有很多修士们开凿的小型洞窟,有些山峰还非常密集。

因为是修炼圣地,所以这里的植被被保护得很好,就是林场当年大量采伐的时期,这里也没有被破坏。

林场陷入困境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这里处于高寒地区,就算是环境比别的地方要好,树木的生长期也很短。一棵树需要几十年升值几百年才能成材,怎么能够经得住这种砍伐?所以从九十年代开始,林场才转向以育林为主,二十几年,只能保持森林覆盖率,成材的林木其实并不是很多。

宏德村周边森林也就成为了高寒林区最全面,也最具特色的活标本。

宏德村是山间的一片谷地,面积不小。居民因为以前是一个个静修堂的关系,居住得非常散乱。看得出来曾经有一段时间人口增加,中间有一些新建的院落。但是后来常住人口又快速回落。这些简易破旧的院落就都荒废了,反而是老院子都保留了下来。

宏德村的地形可以说是得天独厚,上能看到雪山,中位于丹霞和森林,下能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