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两座雪山之间的山谷向西,翻过海拔四千米的垭口。靠近景区的这一侧的牧场,退化其实并不严重。
但是翻过了垭口,到了雪山的另一侧,草原就完全不同。
而那边的牧民定居点就是招集牧民,回来的也不多。但是上千头一群的庞大羊群并不少见。
大概是为了防止这些羊群进入其它草场,在景区没有看到的围栏,在这边却到处可见。
一条条的围栏把草场分割成一个个条块。有些地方草很深,有些地方已经半荒漠化了。
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山这边的几个村庄和山那边的几个牧民点曾经为了草场出现了激烈的争斗。岗毛牧,其实是山下的几个村庄的牧民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才变成纯牧民的。所以这边的草场算是几个村落公有的,所以没有围栏。
山那边来的三个村落则很早就把草场分给牧民。然后各家都拉起了围栏,结果就是现在这种情形。
程治还是请张晓芳晚上的时候给大家讲一点草原常识,只是劝他把有些事情讲得稍微柔和一点。
张晓芳首先反对的就是这种把牧场分割的行为。分割后的草场阻断了物种交流,甚至连牧草种子也失去了传播能力。当然也失去了整体草场对畜牧种群数量的调控能力。
所以有些草场草长势很好,但是有的草场就已经退化。
草场退化后,很难阻止风沙,结果是好的草场也受到了影响。
解决的办法当然是减少那些在自家草场过度放牧的牲畜数量。
“草原除了放牧以外,还要有修复和繁育,对牧草和植被的繁育。这方面,只能是集体的,整体的行动才有效。所以牧民还是要走合作化,也只有合作化,从整体上控制畜牧数量,同时也有能力进行草原修复。”
张晓芳总算是少了吐槽,多了一些实际的想法。
“雪山两侧,一个可以等同于公有草场,一个等同私有草场。虽然都没有进行草原修复,畜牧单位面积数量应该也相差不多。但是公有草场,草原还有喘息的机会,而私有部分草场完全没有,并拖累了所有草场。所以我的建议是:合作化,成立草原管理站,拆掉网围栏,这是第一步。然后才是有计划的进行草原修复工作。”
张晓芳笑道:“而且我了解到,蓝岭雪山也是冬虫夏草的产地,这对草场的破坏也非常严重。解决的方案是利用林业站和草原管理站提供管护森林与草场的工作机会。以前这不太现实,因为冬虫夏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