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沟通不该是劳动局的人吗?怎么成了你们工商局了?”张宇一脸纳闷。
“去劳动局的人,大多数是单位的职工或者是工地上的农民工,可是来工商局的人都是开厂办企业的人。大家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次,难免有些人会问多一点,问细一点。可是你回答的与他理解的往往不在一个频道上……”
杨明两手一摊,一副很为难的样子。
“这倒也是,杨明这里都是办企业的居多,如今国家支持乡镇企业投资办厂,国有企业扶持乡镇集体企业。这自然问问题的人,也就多了。”方奕洪笑起来,“不过,你再愁也不至于愁秃顶了啊?”
“这不是希望你们这些厂长帮忙带领我们绍兴奔小康嘛。如今,这考察团来了不少,真落在绍兴的却没几个,话说,奕洪,咱们好歹是老同学,你可得多想着我啊。”杨明顺势将张宇的事情拉到了自己身上。
“看看,咱们那帮同学就属杨明最聪明,说着说着就抖机灵,把话题拐到自己身上了。”张宇指着杨明笑道。
“小明,小明,书里都是小明,能不聪明吗?”方奕洪笑起来。
“对对对,就属小明最聪明。”张宇哈哈大笑起来。
杨明也不生气,跟着自己两个老同学一起笑起来。
笑声渐停的时候,杨明问道:“说真格的,奕洪,你们考察团在绍兴主要考察什么?我也好通知乡镇准备资料。”
“其实主要考察两点,第一,能学会纺织技术的人,第二,有交通便利的场地。”方奕洪说道。
“场地现在倒是好找,想致富先修路,不少乡镇正在修路,就是学纺织技术的人不好找。”阳明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可不是。这纺织技术学起来简单,但是学下去不容易。我现在需要一个技术人员,既能够学会纺织技术,又能够学会维修技术,尤其是维修技术。”方奕洪语重心长的说道。
“为什么?”张宇很好奇,为什么维修技术更重要。
“张宇,你也知道,其实纺织技术这些年,难题并不在操作仪器上,难题在纺织机太贵很多厂家买不起,旧的纺织机出故障的次数又太多。没钱买一手纺织机的厂家,选择买大厂子的二手机器来做工,可是每天做工的时间还不如修仪器的时间多。”方奕洪将自己从苏州、常州、扬州、杭州考察过来的问题说给两个老同学听。
“是的,确实存在这个问题。我们这边也接到不少寻求固定资产变更时候,关于纺织机的一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