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奋起直追的郑朝阳(第1页)

乙字号的声音缓缓一如潺潺的流水,静静地、缓缓地流淌至每个人的心里。

郑朝阳听着乙字号的演讲,说实话,他自叹弗如。

虽然,大家都是印染行业的人,可是……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如此多的布料知识的,更不是每个人知道布料的出处的。

世代相传的印染传人,这一刻,郑朝阳被乙字号打得一败涂地,他这一下知道自己储备量的不足,也知道了自己以后需要更改什么,又需要补充什么了。,

“成布,古代还有一个常用的意思,它的意思并不是编制成布的意思,而是细腻的布。”

乙字号拿出三块布料,走向主席台,每一个主席台上的人都在用食指摩挲着布料,感受这块布料的纹理,细腻。

“很久以前,中国的土布是一种粗糙的,磨着皮肤的布料。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土布有些是葛布,有些是麻布,用的都是粗糙的植物纺织而成的布料。”

乙字号又拿出一个纹理相对较少,触感相对细致的布。

“随着人们的研究,一种细腻的布料出现,那就是蚕丝纺织成布的绸缎。何为绸缎?”

乙字号轻轻一笑,又拿出一个颜色较为深的布,交到主席台的每个人手里。

郑朝阳看着乙字号诉说布的起源,他轻咬着嘴唇,这一刻,他发现乙字号越发的文雅了,这种雅是一种腹藏百书的雅,是一种胸藏乾坤的优。

怪不得,人们都说真正的读书人,儒雅为形,优雅为根,文雅为魂。

这一刻,他看到了什么叫做文化人,什么又是读书人的风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绸者,夏季的旗袍或内里。满箔春蚕得茧丝,家家机杼换新衣。缎者,冬季的棉袄或背面。”

乙字号看向主席台上的专家门,继续说下去,“也许你问绸缎是不是一个东西?是的,绸缎都是都是蚕丝制成的。但是夏绸冬缎,到底是不同季节的东西,厚薄不一样,纹理不一样,触感不一样,自然对于肌肤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这一块……”乙字号又拿出三块布,这三块布郑朝阳是认识的,这是棉布!

怎么会是棉布?

郑朝阳错愕的看着乙字号,今天乙字号打算讲述纺织的起源?

“宋末元初,棉花传入中国,人们第一次知道,原来有一种东西可以用来保暖,这就是棉花。随着雪白的棉花种植成功,我们又发现棉花可以种植的地方很多,并且可以纺织成线。于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