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镇长看向郑朝阳,顿了顿,继续说下去,“其实,我更希望看到咱们镇上的年轻人,能够胆子大一点,步子大一点,做自己要做的事情,勇敢的面对,不惧风雨。”
何镇长拿出一个文件,这个文件是1986年传达至镇上的关于技术改造的说明文件,文件里面诉说着如何调动乡镇年轻人的创造力。
田力书记接过这个文件,仔细的阅读起来,他的脸上露出了喜不自禁的表情,整个手都是颤抖着。
因为在来之前,郑朝阳就跟田力书记说,很可能何镇长有一个关于技术改造的说明文件。
田力书记进入了回忆里……
郑朝阳拿着一份报纸急急走进了田力书记的家里,“田书记,我在绍兴市图书馆看到了一个通知,是鼓励乡镇青年办理读书借书卡的活动,而这个活动旁边还一个报纸,我去买了一份钱江晚报,发现里面刊登了一份关于如何调动乡镇青年积极性的文章,这个文章,说实话,田力书记,我觉得或许我们后天去见何镇长的时候可能会遇到。”
田力书记看着手里的报纸,抬起头看向郑朝阳,“你是说镇上可能有关于乡镇青年技术知识培训的支持?”
“是的,田书记。我想着,也许我们能够展现出村里人对于学习的执着,对于知识的渴望,可能镇上对于我们的支持力度就会更大一点。你看这里,这里写的是尽可能的调动农林牧副渔的加工业与手工业,并且促进多拉快跑运输业的规模和参与人数。”
郑朝阳指着这上面的内容,对着田书记说道:“田书记,也许,我们需要弄一个学习的文件,号召村里能够写字的相亲,大家每人一个田字本,在田字格里写上对于纺织知识的认识以及渴求。”
田文端着水杯子走了出来,“或许,是古代万民伞那样的东西,这样的东西,历来没有一个公职人员会拒绝。毕竟这代表了民声,更代表了民心。”
“不仅如此,我们可以发动周边村里,如果村里的纺织厂规模扩大,我们可以招聘隔壁村学习纺织技术的青年人,如果是这样的话,咱们就有足够的人去写这样的一份作业了。”郑朝阳笑起来。
“万民伞……这事能行吗?”田力书记询问道。
“田书记,我们毕竟是纺织厂,既然将来要跟纺织打一辈子交道,提前学习当然是好的。但是绍兴市培训中心的技术培训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培训的。那么,怎么让更多人有纺织技术呢?一定是传帮带的老方法。”郑朝阳解释道。
“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