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看着郑朝阳,她真的很是感慨,以前只是懵懵懂懂的看到政策,也只是知道这件事对很多人都是好的。但是怎么好,好到什么程度,没有什么概念。
如今在成建军这里听到了一场热血的演讲,她总算是知道自己缺少的是什么了,也总算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朝阳啊,我在想,为什么我以前一直跟百姓解释很费劲,为什么我们刘主任跟我说要做个专线的回访,也许我可以用此机会来收集意见,如果你们这些门外汉子都能听懂,那是不是更多人都能听懂,如果是的话,是不是刘主任,甚至是杨科长,就是希望这样的?”
“我觉得,或许杨科长就是盼望我们能够让更多理解纺织技术,能够参与到中国纺织这项纺织业的技术中来。毕竟,我们不知道谁才是专业的,我们也不知道谁才是最适合的,不是吗?”郑朝阳点着头。
“对啊,所以我在想,或许我改变作息,改变态度,想一想互相沟通到底是怎么样第一个沟通方法。对了,朝阳,你说怎么做才能做成工商局自己的标准呢?”林雪好奇道。
“你指的是哪一种标准?”郑朝阳好奇道。
“就是答复想要参与到纺织行业中的人,我该怎么答复呢?答复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林雪很想知道自己怎么跟刘长河聊天。
“如果我是你,我想,会这样去做。首先是收集问题,将所有可能问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不仅如此,还要寻找最能让人理解答案,给出第一版本,第二版本,甚至第三版本的答案,不断优化。”
郑朝阳诉说着自己对于如何答复回访的主意。
“不断优化?然后记录这种优化吗?”林雪又问道。
“对,记录这种优化,记录这些优化里面关于部分内容的变化,问题的变化,人态度的变化,甚至是理解力的变化,你知道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吗?”郑朝阳又问道。
“意味着什么?”林旭越发的好奇。
“意味着技术发展的变化,更意味着纺织行业人才素质的变化。你想啊,当你一无所知的时候,你会问什么呢?”郑朝阳又抛出一个问题。
“一无所知的时候?比如?”林雪需要举例才能明白。
“比如,比如染色。我们都不懂染色,你想进入染色行业,你需要什么?”郑朝阳问道。
“问有哪些染料,包括染料的品牌、产地以及相关染色仪器。”林雪想也不想的问道。
“你这个时候懂得染料的优劣吗?”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