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衣食住行,人们总是要生活的,而衣服不仅是御寒,更是仪表。所谓仪表堂堂,不过是人靠衣服马靠鞍,衣服的关键在于布料,布料如何,衣服品质如何。
郑朝阳笑眯眯地看着天下布商汇聚绍兴,其实郑朝阳也知道这么多年下来,要不是身边有这么多小伙伴,他真的不知道怎样做才能扛下去。
将企业做成之后,他才知道,当年秦始皇为什么一定要“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每逢盛世一统,一定都是力往一处使、心往一起聚。
如今的中国,通过“车同轨、行同伦、书同文、兴实业”,用天下高铁皆用中国轨距与高铁标准体现“车同轨”,全球服贸皆看浙江服装彰显“行同伦”,世界电力皆用中文说明书与特高压展现“书同文”,中国钢铁创建国际钢铁标准,为实业兴国做基石的“兴实业”,致敬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
这是个伟大的时代,正因为《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田力才会鼓励大家合资,他的乡亲们才能够投票决定在哪里选址办厂。虽然那个时候贫穷居多的村民此时各有各的小算盘,有不想拿钱投资只想出人力的,有想拿钱投资不想出人力的,有不想出钱出力只想分钱的,有唱反调拒绝乡镇合资办企业的。
但是郑朝阳读过高中,他可以去解读《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也正因为了这个机会,郑朝阳才有了契机挨家挨户的去做思想工作,可是每一次都是碰到软钉子给挡了回来。
郑朝阳为了能读夜大,反复阅读《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的报刊,在村委会办公室查找资料的时候,他找到了《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的报刊,反复对比1982年和1984年的报刊,一筹莫展的郑朝阳此时遇到了从杭州市里回乡下过暑假的老同学张幺。
所幸,他的好友张幺是浙江省出版社社长张宇的小儿子,张幺跟他的父亲张宇一样,都是腹藏百书、脑容万家的人。再听到郑朝阳诉苦以后,张幺给郑朝阳出了一个主意:从细节上感动村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了能达到说服村民的目的,张幺开始帮助郑朝阳收集绍兴市杨汛桥镇江桃村村民的相关信息,甚至致电给他的父亲张宇,寻求绍兴市杨汛桥镇的州志、县志、村志。张宇将资料邮电给张幺,张幺就跟郑朝阳开始阅读这些资料。
此时两人发现锡箔工艺、经编纬编工艺在江桃村已有数百年历史,村里80%的老年人都会锡箔手艺和经编纬编。从中得到启发的郑朝阳,决定将经编纬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