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刺史陶谦,陶谦小时候是孤儿,好学,性格刚直,有高尚的节操。后举孝廉,拜尚书郎,授予舒令。后迁幽州刺史,征拜议郎,参车骑将军张温军事,西讨韩遂。后来黄巾起兵徐州,就让陶谦做徐州刺史,大败黄巾军。董卓之乱中,各州各郡纷纷起兵,当时天子在长安城中,与各处都中断联系。陶谦就派使者到长安去进贡。又迁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当时的徐州民殷国富,流亡外地的人也大多归顺他。但是他却背道而驰:广陵太守赵昱忠直,却疏远他;曹宏这些小人反倒亲近他们,任用他们。这样使各方不能和睦,渐渐乱起来。后来下邳的阙宣自称天子,陶谦杀死他,合并他的队伍。初平四年,曹操征讨陶谦,攻下十几座城。在彭城大战,陶谦败走,退守郯城,死伤过万。后曹操因粮少退兵。兴平元年,曹操又东征,平定琅邪、东海等县。陶谦害怕了,想去丹阳。恰好张邈叛乱,迎合吕布。曹操又去和吕布打。当年,陶谦病死,时年六十三岁。
就是那个三让徐州于大耳贼的老者了。
双方相隔不远,诸侯一方将阵型摆开,摆出了一个阵法,龙兴仔细看了看真的不认识,别说别人的阵法他不认识,就是自己摆开的雁形阵他也不认识,这个阵法是李儒叮嘱好的,自己只是按照李儒所说的命令骑兵们按照自己的位置站好就行了。
在这里简单的说一下阵法的变化和各自的优劣势。
中国古代有十大阵法,分别是: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三才阵,四门兜底阵,五虎群羊阵,六丁六甲阵,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九字连环阵,十面埋伏阵。
在这十种阵法内有分化出了不少的阵法,如:鹤翼,鱼鳞,锋矢,冲轭,长蛇,车悬,雁行,鹰仰,地载,蛇盘,风扬,龙云等等。更有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玄襄阵、水阵、火阵等等说法。
各种阵法相生相克,端的是妙用无穷,变化莫测。
李儒所摆的雁形阵的变化应用是:兵力配置如大雁飞过的斜行,以充分发挥射击兵种的威力。而且覆盖面较大,也可以用来包围敌军,但是冲锋能力不好,如遇到锥形阵,突破中军则容易全军大乱。冷兵器时代以白刃战为主,雁行阵较为少用,但也应结合具体的情况。
雁行阵是《孙膑兵法》中出现过的阵法,所以《赤壁》一片中诸葛亮说这个阵法过时了并非毫无道理。顾名思义,雁行阵就是模仿大雁飞行编队的一种阵法,一直以来这是一种骑兵和步兵都可以应用的战斗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