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副本之中【17】(第1页)

龙兴没理会别人,只是将目光依照洛阳和虎牢关为中心开始向外慢慢扩散,寻找可能出现的对于董军不利的因素出现在哪个地方。

虽然说龙兴以前并没有注意过地图,但是地球人不知道和不会看地图的人真的很少,就算是一知半解,那也是能够大概的找到地方的。这就是现代人和古人的最大差异之一吧。

进入天涯后,龙兴在这方面是真的下过苦工的,更是能够看得出来地图上那线线条条的代表着什么,更加能够从里面找到战机的存在,并充分加以利用。

目光不断的围绕着洛阳和虎牢关向外延伸,终于目光定格在了一个地方——那就是长安!

东汉末年要说哪个地方最为著名,首推当然是都城洛阳,不过还要加上一个后来的都城长安了。

洛阳和长安的距离不算太远,还不到五百公里。如果是急行军的话,那么就凭历史上行军最快的夏侯渊而定,从洛阳抵达长安,也只不过七八天而已。那么现在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天多,如果算上斗将的时间,那就是七天有余了。

大家的眼光锁着龙兴看着地图的移动而移动,终于全部眼神都定格在了长安这个被人所忽略的地方。

长安,今天的西安,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曾有十几个朝代和国家在此建都,也有不少朝代以此为陪都、副都。三国时期的长安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它不如洛阳、许昌等都城耀眼,但它一直是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都城。

长安登上三国的历史舞台始于东汉初平元年,公元190年。那年为了躲避中原割据军阀们的进攻,董卓逼迫汉献帝和东汉朝廷放弃洛阳,迁都重回西汉的建都之所长安。《三国演义》给这段故事编了个童谣,叫做“东头一个汉,西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那时董卓对迁都长安犹豫不决,而谋士李儒背出这首童谣,解释说西汉在长安传十二帝,而东汉在洛阳也传了十二帝,天运合回,应该迁回长安。于是董卓才下定决心迁都。其实董卓迁都长安是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的。董卓是陇西人,起身于凉州,进洛阳之前也任职凉州刺史,因此凉州是他的大本营。长安所在的关中与凉州连为一体,迁都长安使董卓更加接近自己的大本营了。长安地处关中,关中地区不仅水土丰美,沃野千里,而且地理位置及其险要,只要以重兵扼守住东面的潼关,关东诸侯们就很难攻入。因此董卓迁都长安绝对是一步好棋。如果不是他骄横跋扈,上欺天子下虐草民,造成内部失和吕布反水,那么有人想攻入关中除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