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站在对面的信用社主任那副让他老是联想到黄世仁的嘴脸,柯莲笙这才深感后悔,早在四五年前,也就是一九九一、一九九二年时,没有听一些朋友的劝告!
原来,柯莲笙青少年时,自学了一手精巧的木工手艺。后来顶母亲的班,当了小学教师。因没进过科班读师范,在学校里总觉得低人一等,就发愤自修,竟成了首批自修大学的毕业生。
于是,一心要在教育事业中干点儿成绩出来,工作总是勤奋克己,兢兢业业,不几年就被安排到初中部任教。在本乡教了几年初中,又被选调到了区里面的县直属单设中学任教。连连受到提拔,自然就更是卖命地工作了。
到九一、九二年时,教师已经开始被当地社会各界看不起了,柯莲笙也越来越感到不能承受生活和家庭的负担之重,就有朋友劝他说:“柯老师,你一手好木工手艺,还教啥子书嘛,到深圳去打工吧,少说也要挣两千元一个月呀!”两千元?对教书匠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可是,柯莲笙根本就听不进,而且心里还很反感。再有朋友劝他下海,他就不给好脸色看,
后来也就没人再劝他了。唉,那时若听朋友劝,去了深圳,也许就不会拉这一屁股债了,后悔呀,真是太后悔了!
“呃呃——,柯老师,柯老师,你发啥子呆哟?快说哦,今天能还多少利息?”信用社主任见柯莲笙双目走神,一脸木然,又见夕阳都快落到山顶上了,几个人还要骑自行车回去呢,就大声叫道。
柯莲笙从后悔中反过神来:“哦,哦,主任,今天我兜里就几十元钱,咋个还呀?”
信用社主任两眼又冒出了火:“你连本带息,都已经快七万了,你再不还,越滚越多,那我们就只有拆你家的房子了!说啊,欠这么多钱,你每月的工资奖金加起来不到三百,究竟咋个办?”
柯莲生急红了眼,正要说“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这样的横话,突然想到,有个学生家长,叫杨宪平,在海州某家具厂开车,前不久托人给柯莲生带过一封信,说是如果去海州,他可以向老板介绍,进了厂,怎么也要挣个一两千一月,像你柯老师这样有文化,以后挣三五千一月也未可知。
柯连笙看信当时,并没往心里去,这时被信用社的人这一顿逼,联想到一家人多年来的悲惨境况,猛然把心一横,斩钉切铁地说:“各位,多亏您们这段时间跑这么多趟来催债!我也不是赖账之人,但这教书,我不说你们也清楚,是不可能还清欠债的利息的!这样,到今天为止,你们已经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