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载,昔年圣祖未发迹时,叹天下悠悠,唯苍生苦,向天发大愿,立誓愿以毕生之力平叛乱,护山河,守安康。
后圣祖渐强,然初心不改,登临大宝后,念域外之民疾苦,心有不忍,然国力已竭,不可动兵。数年休息,终而兴兵,扫平列国,降蛮族,攻海外,数十年心血用之,界域一统。
然天下虽平,亦疲弱不堪。
圣祖不忍,为护山河,强百姓。
圣祖开明智、崇武道、创仙法而传于世,又有神明之法出,总理天下阴阳,镇压世界山河,灾患渐少,天下乃兴。
然,国虽兴,亦有忧患,帝却不曾娶妻,不曾纳妃,更无子嗣,江山不稳。
群臣劝谏,望圣祖广纳妃子,充盈后宫,留下子嗣。
圣祖叹而言道:“朕之所思,皆为国;朕之所想,皆为国。儿女情长多烦忧,不愿入之。”
众臣悲叹,于大殿前跪求,数日不起。圣祖叹诸臣之诚,宣告天下,欲得一婴幼为子,日后可继承大位。
这是史书上对于二世圣帝的来历的介绍,这出选子究竟酿成了多少风波,史书上没有记载。
二世圣帝的生身父母是谁,史书上也没有记载。
不过民间倒是流传出不少小道消息,说圣祖收养的这个孩子,其实是圣祖一个好友的子嗣,所谓的选子其实就是为收养打掩护。
可惜圣祖虽然英明神武,但看人的眼光确实不咋地,收养儿子和交友的眼光实在不怎么样。同时教导儿子的能力也令人质疑。
二世圣帝虽说资质不错,但圣祖终日忙于朝政,疏于管教,宫中更没人敢管他,导致二世脾性不佳,无法无天。同时圣祖好友夫妻也可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护和愧疚,整日出入与宫廷,呵护有加。
时间久了,感情就有点变味了。后来,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总之,二世圣帝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对圣祖更排斥了。
更有传言,圣祖将逝世的时候,二世圣帝更是直接与亲生父母相认,置圣祖于不顾。
当然了,该拿的地位,该得的利益,他一点也没放弃,反而抓的更牢了。
感情归感情,利益归利益,不可混为一谈。
待圣祖崩陨,二世圣帝继位,气焰嚣张更盛,也没有治理山河的本事,终于酿成了大祸。
各地叛乱再起,不仅仅昔日未被剿灭的各国余孽,各路牛鬼蛇神纷纷冒头。甚至朝廷本身也有勋贵大员扛起反叛大旗,更是打出为圣祖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