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彭和尚以前对于张无忌的承认更多是出于对鹿杖客的感激和畏惧,那么现在彭和尚对于张无忌的认同可以说是发自内心的,如果能有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来当自己的老大,对于那些有野心但是野心不是大到没边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既能让自己一展抱负又能让自己不用那么“累”的好事情。从本质上来说,彭和尚和鹤笔翁都是一类人,彭和尚一心想推翻蒙古鞑子朝廷但是不知道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但是没想过自己去当皇帝,鹤笔翁则更混沌一些,一直做出一番大事,但是他并不想自己当老大,至于鹿杖客则是以鹤笔翁马首是瞻,只要有酒喝就行了。
彭和尚也是一个乐于分享的人,“教主,你的这些高论应该说给方国珍听听,让他知道只有在教主的麾下,才会不是把他当作一个海贼,而是大有可为。”
张无忌说道:“真的吗?”
彭和尚说道:“那是当然,历朝历代对于他们这种漂泊于海上的蛋户都视若惰民、丐户,列为贱籍,如果能知道教主对他们的看法,一定会感激涕零,而有‘士为知己者死’之念。”
张无忌说道:“你觉得他们会有这么高层次的需求吗?”
彭和尚问道:“我不明白教主的意思。”
张无忌说道:“有一个姓马的的先贤(马斯洛)曾经说过,人的需求象阶梯一样可以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关心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你觉得他们现在已经有了这么高层次的需求吗?”
彭和尚说道:“总要试一试的。”
张无忌说道:“那你去试试看吧。”
对于彭和尚要去给方国珍加“忠诚”的行为,张无忌是无可无不可的。在元末群雄中,方国珍可以算得上是无所作为的,既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功,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失败,并没有什么知名度,还算不上什么“大牛”,只能算是“小牛”。有些东西就是天生的,除非他一直跟在张无忌身边,否则就只会按照“历史”来发展。
彭和尚对方国珍宣讲了一番道理之后,回来的说法是“方国珍大受鼓舞,决定为教主水里来火里去,不似作伪”。
张无忌只是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