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赶紧收回心神做出详细解释。
特种兵大小姐马上拿出手机百度地图,“那我们出发吧,这里距离高甲溪要有17公里,得抓紧时间了。”
不过特种兵大小姐突然又有了新的疑问,“等等,高甲溪和马家溪并不难找,我们要找的是双溪源头对吧?”
我没有回应,其实我的内心比较复杂,我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即便锁定大熊山但是想要在绵延百里的大山之中寻找一个渺小的人也同样如同大海捞针。
教授为了寻找熊族驻兵遗址,为了寻找天熊遗迹而来,可是大熊山之前的考古发掘跟黄帝起源地区和遗址类型并不相符。
古本《竹书纪年》说:“黄帝至禹为世三十。”禹与舜为同时,也可以说黄帝至舜为世三十。黄帝10世、颛顼9世、帝喾10世、帝舜1世,合起来正好30世。这样把五帝的积年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定位在公元前2100年到公元前4000年之间,大体上延续了约2000年。
有了这一个宏观的概念,五帝时代在中国历史阶段上的位置就比较清楚。黄帝时代约1000多年是与仰韶文化相对应,具体说即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大河村类型相对应。
“大小姐,沿着双溪有楠竹的方向走。”很快我做出最后的决定,对与不对都要赌一把,先进山再说。
竹子的寿命学界有60年定律一说,也就是每60年开一次话,竹子会花上数十年的时间积蓄营养,一招迸发,然后死去。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竹子都会花后死亡,一大片竹林很可能是同一根竹子,它们通过地下的竹鞭连在一起,竹鞭上长竹笋又长成新的竹子,不断扩大范围,跟独木成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即使不是同一株竹子,一个地理区域的同种竹子也可能都是上一次竹子大面积开花死亡后所留下的后代。
所以理论上黄帝时期大熊山的一棵竹子有可能以六十年为周期花开死亡,重生生长循环往复一直存活到今天。
这是我仿照教授野外考察思路推断出来的进山路线,因为当年神农氏在双溪边发现的荼就生长在郁郁葱葱从竹林之下。
我以为特种兵大小姐会有疑问,可是她十分遵从我的命令,一个字的疑问都没有。
爬山涉水对于我这样北方山区小城长大的男孩来说不在话下,可是对于唐婉这样的大小姐来讲却是巨大的挑战。
尽管她从小跟着青衫老者医武同修,但是那跟进入荒无人员的原始森林探险完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