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印社(第1页)

金陵距离杭城并不远,坐动车几乎眨眼就到了,中国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让古人诗词里的千里江陵一日还成为了现实。

杭城对我来说最熟悉的是韩城,韩城是地地道道的杭城人,骨子里却有着东北人的好爽与大方。韩城这个看起来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家伙一直给我推荐一个好去处,西冷印社,这并不符合他的性格。然而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对于一个考古专业的学生来说西冷印社是非去不可的地方。

因为他在中国金石学届的地位实在过于崇高和特殊,西冷印社是我国研究印学的著名学术团体,坐落在杭城西冷桥畔,孤山之巅,人称“湖山最佳处”。

它创建于1904年。当时由著名金石家丁铺之、王福庵、叶为铭、吴石潜等发起,到1913年集会,公推金石书画家吴昌硕为社长。人以印集,社以地名。因地处西冷,遂定名为“西冷印社”。印社先后拥有国内外社友一百多人。

这一年恰是东晋王羲之兰亭雅集第二十六个癸丑年,西泠印社就在这年的重阳佳节集会。国内外印人纷纷参加,日本著名的金石家长尾甲、何井仙郎等也远渡重洋,游学入社。

西泠印社的建立,促进和发展了篆刻艺术的创作和学术活动。印社每年在春季清明、秋季重阳集会,主要是对篆刻绘画作品,进行观摩和探讨。印社出版的金石书画著作,如印谱、画集、碑帖、拓片等不下数百种,畅销国内外。

金石篆刻是我国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据查考,最早见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二千三百多年历史。秦汉印是我国金石篆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令丞相李斯制成全国统的通用文字,叫做秦篆。

这种文字结体方中带圆,左右对称。到了汉代,文字更为整齐,结体平正方直,庄严典重,这就是汉青铜器上的那种铭文。后历经汉魏晋,篆书又有各种形式和风格上的发展。

有的形状曲折回绕,有的以鸟虫鱼兽形状书写文字,到了宋元,为了使印文整齐严满,就把篆刻的文字笔划回环重叠起来,多者能使一划叠至九重,叫做九叠篆。

这种字形复杂难以辨认,用以防奸辨伪,很有好处。因此,宋元明清的官印,直沿用这种字体。

印章在古代直到今天,主要是一种印信凭证。军事上有“兵符”,政治上有“官印”。例如任命官吏,发布命令,来往公文等等,都得用官印封发才能生效。这种办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交往的频繁,印章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