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直立的意义(第1页)

说的正是龙星的四时运行:“大明”,指璀璨明亮的苍龙群星,“大明终始”,谓苍龙星象之周天运行与农时岁序相终始;“六位”,指苍龙周天运行过程中潜、见、跃、飞、悔、伏(无首)六个方位,六个方位标志着从仲春到仲秋之间六个时令,故曰“六位时成”;苍龙六宿御天而行,标志时序流转,所谓“时乘六龙以御天”也,群星流转,则季节变换,寒暑推移,才有所谓“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伏羲始作八卦的传说也可由此得以贴切的解释。《系辞传》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仰观天象”之说,隐约流露出伏羲作八卦与原始天文学之间关系的消息,然而,伏羲所仰观为何种天象?

《易传》却语焉不详。《易传》所阙,《左传》言之矣,《昭公十七年》云:“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大皞”亦即伏羲,正如所谓“炎帝以火纪”之意当为大火纪时,所谓“大皞以龙纪”,只能理解为苍龙纪时。

伏羲“仰观于天”而“始作八卦”,八卦谓八方,方位坐标既定,据以观察龙星的方位就能判断季节。

龙星列宿之以龙为名、以龙为形,很可能并非像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源于对列宿星象蜿蜒之势的观察和模拟,而是古人基于龙星列宿与时令的关联而对列宿的想象和命名。满天星斗,纷繁迷离,本无一定之形,如何组织星象?把那几颗星划为一组?把它们想象为何种形象?如何为之命名?

原无客观之依据。命名缘乎意义,因此,古人对星象的命名,视其缘何关注星象、理解星象、因此赋予其何种意义而定。人们仰观天文,无非是为了察乎时变,因此,星象的形象和名称的来历,例当由其与时序的关系求之。“龙”之本义为虫,然则古人缘何以虫命名龙星?上古时代,作为苍龙之首的角宿暮见于东方之时,正值仲春时节,此时大地回春,春雷发奋,万物复苏,蛰伏了一冬的动物也开始苏醒,是谓“惊蛰”。《夏小正》云:“昆小虫抵蚳。昆者,众也,由魂魂也。

由魂魂也者,动也,小虫动也。”《逸周书\"时训解》云:“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皆谓惊蛰。”《月令》云:“仲春之月,……雷乃发声,始电,蛰虫咸动,启户始出。”龙星升天既为百虫惊蛰之标志,故被命名为“龙”,而络绎上升的东方列宿,在古人的心目中也就呈现为龙的形象。《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