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古董(第1页)

一个考古文化绝没有那么容易揭开,所有隐藏的秘密对于现代人来说都成了未解之谜。即便是全世界最厉害最有经验的考古团队也只能破解其中极小的一部分,然而我们正是从这极小的一部分知道了历史的真相和模样。

尽管科学上讲没有办法百分百验证,但是只要相对准确率够高那么就足以让现代人享用不尽,所以考古学中的互相印证十分重要。

传世遗物无非是实物与文献记载,历史的终极目的是要借助这些遗物复活人类的往昔,其中最重要的是已然消失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结构的演变,即“精神领域”方面。

因此,19世纪现代历史学兴起以来一个伟大的史学发现就是把无形的思想观念也纳入历史事实的范畴。观念演变的历史本身就是历史的重要事实,这点对于考古学应有所启示。过于强调考古学的优势是为历史研究提供实物,或坚持认为惟有考古发现才是真实可靠的史实,那就会人为地加大考古学与历史、考古学与精神研究、考古学与艺术史之间的鸿沟。

考古学和艺术史天生就是孪生姐妹。它也是一门天然的交叉学科,我国的考古学始祖是宋代的沈括,他将考古学与视觉音乐、几何学、冶金等融汇一体。欧阳修也是如此,他将金石引入了考古探究。

民国初年,王国维提倡将地下文物与书面文献相互印证的方法。而考古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视觉研究”和“世界艺术研究”的性质。

考古学与艺术史的界线并非在于前者为后者提供真实可靠的物质材料,而后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美学与历史阐述。其关系并非是潘诺夫斯基曾比喻的“先上车,后买票”的逻辑关系。

我们进入了全球性的视觉文化时代。图像,尤其是数码图像似乎正在取代文学符号而成为现代人的公共认知和交流工具。

因此,在学术研究领域,视觉文化研究和世界艺术研究业已成为两大显学,它们直接影响到艺术史和考古学的前景。更确切地说,这两股思潮将艺术史和考古学推向了比以往更中心的学术地位。

视觉文化研究旨在通过人类创造的一切视觉产品读解历史与现实,而世界艺术研究旨在将全人类的“视觉上具有旨趣的物质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读解。而解析这类视觉产品的密码与功能,必须依靠考古学和艺术史这两个学科所提供的理论、方法与工具。

人类的视觉图像并非凭空产生,是创造者与特定视觉环境作用的产物。若要分析其物质特性与社会情境,必须理解其功能与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