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任何人任何事都抵不过时光的流逝,时光最温暖最有情也最残忍最令人绝望。
但是残忍和绝望恰恰代表你还活着,我还活着。
活着就要承受这些事。
我的人生就是从忍受开始,我的记忆也是从忍受开始,当我意识到我的两个耳朵虽然跟别人长的一样却什么都听不见的时候,当我终于意识到自己是个另类是个残疾的时候,我的忍耐就开始了。
生活不会教会我忍耐,教会我忍耐的是母亲,她没有把我紧紧的护在怀里,更没有让我觉得听不见是正常的,而是把我放到普通孩子中间去。
母亲其实最先给我的就是挫折教育,就是让刚开始有记忆的我,大概三岁不到的时候就残忍的自己意识到自己一生永远的残疾,那会带来巨大的绝望,可也是我走向正常人生的必经之路。
到现在我都不会承认自己的母亲是有文化的人,她没有,什么都没有,只有一颗倔强和爱我的心。
只有在从小的挫折之中才能锻炼出我要使用一生的耐心,母亲没文化,不那么聪明,但是她对我的教育却从来都是得体的及时的。
汉初三杰之一张良,是战国晚期韩国的贵公子,他的父祖三代都是韩国的丞相。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家族覆灭,张良被迫逃亡。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张良弟死不葬,散尽家资,矢志复仇。
他重金雇了一位大力士在博浪沙埋伏,想等秦始皇的巡游车队经过时刺杀秦王。结果这次暗杀失败了,张良再一次亡命天涯。
可能在这之后不久,张良就在圯下遇到了黄石公老人,面对老人一再的无理要求,经历了世事历练的张良不再像盲目刺杀秦王那样,狂躁发怒,而是选择了忍耐,他三次替故意脱掉鞋子的老人穿上鞋子,并最终得到了老人的赞赏,给了他一卷《太公兵法》,之后他才得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一千年后,大文豪苏轼认为张良之所以能立下盖世功勋,就是因为他能够做到“忍小忿而就大谋”,而高祖刘邦之所以能够战胜项羽,开创汉家四百年基业,也是因为他做到了“养其全锋而待其敝”。
古人有所谓“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的古训,即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不能随意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危难之中,更不能为争一时之气,丧失了自己的性命。正固为有这样的古训,韩信曾忍胯下之辱,最终却建立了不朽功勋;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没有像愚夫愚妇那样自寻短见,而是以孔子所谓“君子疾乎没世而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