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天子之剑(第1页)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庄子的一句话,便已道尽了世间万物本质。成王败寇,历史,向来由胜利者书写。

大唐中,曾有着这么一个场景。李世民曾向徐子陵有言,他怕他大哥将会是另一个隋炀帝。

每每想到这一场景,总能让秦风忍俊不禁之余却又嗤之以鼻到了极点,甚而更是甘拜下风,自叹弗如。以他的脸皮之厚,尚能如此,由此可见李世民之虚伪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李家于太原起事,李建成时任左军大都督,一路稳扎稳打,从无过错,后来据守潼关,保证了李阀大军的粮草供应,甚而更于李世民之前攻入长。

这等表现,即便称不上惊艳,也绝对是中规中矩了。而事实上,李建成本身就是一个颇为宽厚仁德的人,政治上的才华也颇为不俗,若是此人登基,即便做不到千古一帝,但当一个守成明君却也是绝无问题的。

其后李唐平定天下,李建成步步紧逼,稳扎稳打,在庙堂之上一步步削弱李世民的军权与政权,丝毫不骄不躁,这等手段,岂是平庸之辈能有?

可笑的是,李世民竟能将自己大哥诋毁为下一个隋炀帝,用心之险恶,手段之低劣,着实让人啼笑皆非。

后来的玄武门之变,错非李世民与尉迟敬德于乱军之中给他找到太子与李元吉,将其射杀,以至区区不到百人的政变能够成功,否则,又怎会有后来的唐太宗?

如此之言,只怕也只有徐子陵那样的井底之蛙才会相信罢了。不过这也无可厚非。

正所谓,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所以,在开了篡改史书先河的唐太宗手下,李建成便成了一个默默无闻之辈。

令人好生但奇怪的是,以师妃暄为首的佛门胡教为何又甘冒着李唐内乱之险,不支持同样颇有才华的太子殿下,反而拼命支持李世民呢?

这个问题,是秦风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便苦思已久的事情。后来,与宋缺多方讨论,终才得出一个结论。

无他,李渊与李建成对胡教不感冒而已。因此,也就有了胡教支持李世民,李建成迫于无奈勾结魔门的事情发生。

且不说秦风静静的一番抽丝剥茧。

长夜漫漫,侯希白与秦川信步于街头。

“侯兄,你观此人如何?”秦川负手于身后,修长的身形在月华下拉长身影,俊俏的面容无悲无喜,虽不如侯希白那般翩翩非凡,却独有一种奇特的魅力。

凝望着她姣好的背影,侯希白双目中毫不掩饰的绽放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