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化解矛盾树立华庄样本(第1页)

打开电脑,看到几年前正义网的一篇记者报道感慨万分,那将是人生十年可歌可泣的生命写照,也是大鹏八部中真实的故事:

山东东城:化解社会矛盾树立“华庄样本”

时间:2010-05-2614:20作者:卢金增阿剑陈新闻来源:正义网

—“乱瘫村”是指村组织涣散、经常发生群众上访事件、几经治理不见成效、已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村庄。

—“乱瘫村”的矛盾是复杂的,但检察机关的职责是有限的,在对“乱瘫村”进行帮扶工作时,仅凭单一的工作方式已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华庄工作模式”是检察机关针对曾经的“乱瘫村”—华庄村的特殊情况,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形成的系统完整的社会矛盾化解模式。

—“华庄工作模式”并不能用于解决所有矛盾问题,但其体现的工作理念,却为有效帮扶“乱瘫村”提供了有益借鉴。

正义网山东5月26日电(记者卢金增通讯员阿剑陈)山东省东城县工业园区华庄村,全村560人,现有耕地200余亩;东胶集团、化工集团2家上市企业及县工业园区均占有该村的土地。2004年,因村干部的经济问题、村委会选举问题、工厂占地和用工问题以及土地补偿款发放问题,导致矛盾激化,华庄村村民连续4年集体赴省进京上访,数次群体阻挠周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在建项目的建设,县委、政府接连组成8个工作组进行矛盾化解,均未能有效解决问题,由此成为远近闻名的“乱瘫村”。

三年前的初秋,东城县检察院立足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秉承“有限职责,无限服务”的工作理念,积极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经过2007年9月至12月的“整治阶段”,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的“稳定阶段”,2009年2月至今的“发展阶段”,使华庄村恢复了往日和谐安定的局面,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

化解社会矛盾“华庄工作样本”也在检察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

树立信心、摸清底数是化解矛盾的前提“乱瘫村”的社会矛盾长期积存、错综复杂,只有树立坚定的信心才能做好矛盾化解工作。东城县检察院检察长隋军每次谈到在庄村的工作,都会提及“信心”一词。着手处理华庄村的问题时,该村的上访事件已激化到极点,村民赴省进京上访次数更为频繁,当地党委、政府承担着巨大的信访压力。在一次工作会议上,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询问检察机关能否接手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