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节 济世安民李世民(第1页)

隋唐年间,天下不太平,北边的突厥控弦百余万,史称北狄之盛,未之有也。

无论百姓还是诸侯,对突厥人而言,都是肆意凌辱的鱼肉、任意勒索的肥羊,往往是去年在此地烧杀抢掠,今年此地的诸侯,还要为我备好金银珠宝。

颉利可汗高视阴山,有轻中华之志。

武德九年,从玄武门杀出一条生路的李世民刚登上帝位,颉利可汗就兴致勃勃,要给新主事的肥羊一个下马威。

二十万兵马长驱直入,扑到长安城外,渭水桥边。

要跟李世民定城下之盟。

八百年前,汉高祖初定天下,被匈奴人在白登山围了七天七夜,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江山残破,人心思定,面对强大的外族只能忍气吞声。

大汉忍了百年,这百年之中,边关多少家破人亡血,多少妻离子散泪,都藏在文景之治的荣光之下。

李世民当然也只能先忍。

只是他才二十八岁,他没有刘邦老成持重,年少气盛的人忍不了那么久。

大唐忍了三年。

这三年里,李世民顶着水灾蝗灾、零星叛乱,硬是把国力撑了起来,然后整军出塞,北伐突厥。

历史上控弦百万,前所未有的强盛帝国,被一战打残。

连颉利可汗都被擒回长安,开启了他载歌载舞的后半生。

这半生里,他或许无时无刻不在诅咒大唐:你三年就北伐,一定会民不聊生,我等着你这天下水深火热,重蹈隋炀帝的覆辙。

然后一天天过去,颉利可汗就懵懵地看着大唐蒸蒸日上,看着大唐万方来朝。

颉利可汗到死都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1

李世民第一次对上突厥时,他十六岁。

那年隋炀帝杨广避暑汾阳宫,想起自己这些年四海归心的丰功伟绩,志得意满,顺路去北疆巡视。

然后迎面撞上洋洋洒洒的突厥兵。

有人说是二十万,有人说是四十万,总之无边无际,把整个雁门郡围得结结实实。

雁门郡四十一城,突厥连破三十九城,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杨广被围雁门城,漫天箭雨落在身前,还未伤他分毫,这位惯把百姓的伤亡当盛世数字的千古一帝,当场恐惧大哭,史称:目尽肿。

这般情境下,十六岁的李世民登场。

那年李世民正在云定兴军中。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