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埃菲尔铁塔处,因为两个人已经吃过饭了,所以就没有在第一、二层逗留,而是直接上了第三层观景台。
游客里面,做什么样选择的人都有。有的想在第一层或者第二层一边用餐,一边欣赏下面的风景的,也有像周游和海伦这样,选择直接上第三层,直接在观景台上欣赏下面的风景的。
到了上面的观景台上,周游和海伦两个人仿佛一下子被悬置到了半空中。那可真的是半空中,在二百多米的高空俯视下面的风景,那种感觉只有身临其境的人可以感受到是一种什么样子,并且应该还是一个比较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才会用比较恰当的语言能够形容出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那种感觉只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否则的话。全世界那么多的旅游景点,名胜古迹,都会被人说得淋漓尽致,但事实是,能够说出来的,也就是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人,不到万一,而在这万一中,说的好的,道尽其中之妙的人,又恐怕不到万一,因为他所说的,只是自己的感受,而别人的感受,他又怎么能够说得到呢?
两个人时儿向下面看,时而又向上面看,当然,别的游客也一样。来这里的人,都在感叹这座镂空的铁塔建筑,并且为建筑设计师精妙的构思和建造所折服。
旁边的墙上有一幅说明性文字,当然,作为景点的解释说明,文字详细地说明了艾菲尔铁塔的建造始末,并且说明了它为什么被称作埃菲尔铁塔。海伦一边看,一边将里面的重点用英语翻译给周游听,什么共用去七千吨钢材,还有多少个金属部件,整个塔高多少等等。
两个人看着,惊叹着,就是任何人也不会想到,那种黑漆漆的铁块,竟然可以被建造成这么艺术性强的东西,难怪它不但成为这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更成为这个国家的象征。看样子,人们社会文明至今,每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智慧和独具特色的文明成果。这里的埃菲尔铁塔,中国的万里长城,英国的大本钟都一样。
高处只是观景台,但也适合于人偶尔登临一下,如果在上面待的时间一长,却又让人受不了,中国宋代诗人苏轼说的:“高处不胜寒。”真的很应该是这样。周游和海伦两个人在上面盘桓了一会儿,惊叹地看到由上面看低处的那种神奇之后,也就觉得上面没有多大的意思了,还是呆在地面上比较踏实。再说了,这里也不是人长久呆下去的一个地方。还是回到地面上比较踏实。
游客熙熙攘攘,有的上,有的在下。下面的想尽快登临上去,而上面的却又想尽快下到地面,将自己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