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从君弈口中得不到任何线索,邵季城只好放弃。可他又着实不明白,为什么周象会突然被劫?难道事情当真与苏青黛无关?
问题在于,天子脚下还敢如此胆大妄为的人,除了苏青黛,他想不出第二个。
君弈偷瞄着邵季城阴沉面色,几经犹豫才鼓足勇气问道:“圣上认为东陵王与周少监失踪有关?”
“本不想怀疑她,可是除了她之外,与周象扯得上关系又有胆量光天化日劫人的,常溯城再没有其他人。”邵季城忽然想到什么,期待目光看向君弈,“东陵王说你饱览群书才智过人,不如你来分析分析好了,抽丝剥茧找出劫走周象的贼人究竟是谁。”
邵季城对人才的态度,从来都是能用则用,不能用则摧之——聪明人容易成事,但聪明人站在对立的势力上,就会坏事。那些不能为自己出力的,又有可能成为敌人的,他从不吝惜亲手摧毁。
譬如君弈。
事实上君弈的才智究竟到何种地步,他尚无机会试探,只是觉得眼前的年轻人看事透彻、善于思考,但光华过于内敛。正因如此,他才觉得此时正是个一箭双雕的好机会。
他想给君弈一个机会,让他证明自己的才能,而这机会同时也是让君弈来证明自己立场的。
证明他是忠于他的好友,还是更忠于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
人情世故君弈品尝的最多,年纪轻轻时就已经学会察言观色、多想一层的他,很快就看透了邵季城的目的。然而这对他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就算他知道邵季城是在试探自己,一样要从中作出艰难选择。
两次交谈,他已经很清楚地感觉到,邵季城对苏青黛有许多猜疑,绝非想要保护她这么简单。而问题就在这里,他是应该帮助引为知己的苏青黛,还是应该顺从天子的授意,表现自己的忠诚?
君弈的沉默以对,恰恰证实了他的聪明。
邵季城随手拿起金丝小剪,剪去烛灯烧黑的灯芯,似是不经意道:“听说你家中还有个患病的弟弟?市井间没什么精通医术的大夫,净是些赤脚郎中,看小病可以,治大病却总是耽搁,远比不上宫中太医。”
君弈心头一紧,不知该惊喜还是该战栗。
邵季城说的一点儿没错,宫外的郎中经验再怎么丰富,也比不上宫内太医的术业有专攻,又何况许许多多珍稀昂贵的药材只在宫中可见。邵季城说这番话,是在暗示或许能给君清看太医的机会,而这无疑是君清救命的一线光芒,也是比他飞黄腾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