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方人来到陌生的东方,文化上的冲突在所难免。对待异文化的方式和立场,也彰显个人的智慧与修养。特鲁西埃和日本足协之间的关系一直矛盾不断,最明显的是他提拔年轻人和日本固有的尊长传统互相抵触。特鲁西埃一方面坚持己见,一方面留有余地,照顾东方的人际伦理。最明显的例子是老将中山雅史的入选国家队,他在日本足协的强烈要求下不得不让步,但他随后以避开出席阵容发布记者会的举动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但应该承认,特鲁西埃对于日本文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适应努力,也对日本民族性格有了不少了解。在鼓励球员进攻精神上,他能从日本文化中汲取论据。在世界杯前对瑞典的最后一场热身赛结束后,他站在东京国立竞技场中央,用日语向5万多名观众高喊:“我们一定努力!请大家给国家队支持!”他得到了山呼海啸般的欢呼。米卢则是另外一种情况。比较散漫随意的他入乡随俗,对中国人的一些劣根性迁就乃至适应、摹仿,最后的结果是看起来被同化成了一个中国式的米卢。我们希望他给中国足球带来的除了“快乐足球”之外,还有更多,他却令人失望地到期离去。尽管他说爱上了中国,但谁都看得出他只想作一名过客。他说:“态度决定一切。”可他的态度本身就略显模糊。
第三,球员!
日本队的核心球员,中田英寿最近好像变了一个人,他在公开场合表示,要做“为了球队而存在的中田”,改变了以往那种孤高自赏的冷漠形象。以前他和球队一起出国比赛,英语流利的他能在餐馆点菜,当其他队员请他代点时,他竟然说:“我学英语不是为了给你点菜。”不过,现在他对队友明显亲切了很多,他和主帅特鲁西埃曾经关系冷淡,现在也有说有笑。对于他在世界杯后退出国家队的传闻,中田迅速做出反应,他愤怒地说:“这些荒诞的假新闻会快速传播并破坏气氛。”当有记者问起他是否是球队的核心领导时,中田以顾左右而言他的回答把话题岔开。
中田是亚洲唯一的世界顶级球员,个性也以独特闻名,不过,他的行事或许没有中国队内的一些所谓“大佬”威风。至少,在日本队失利后,中田不会去点名指责某个队友“水平不够”。反之,我们看到的中国球员表现得令人心寒。范志毅在中哥之战后接受媒体采访,说杨晨在处理一个球上“还是经验不足”。姑且不论杨晨在欧洲有不亚于他的实战经验,无论如何也不能公开批评同样拼了命的队友。此类自相褒贬在中国队中简直蔚然成风,还怎么能维持球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集体内部的拉帮结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