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卡塔尔之三(第1页)

从飞机上望下去,卡塔尔就像是阿拉伯半岛突然伸入波斯湾的一个小拇指,其国土面积仅比天津市大一点点,过去卡塔尔的经济支柱是采珠业,除了洁白的珍珠以外,没有什么资源,到了18世纪中叶,卡塔尔已是全球珍珠生产量最大的产地之一。但如今,这个只有1.14万平方公里的荒芜之地已探明石油储量就达20亿吨,居世界第13位,它还拥有世界第3大天然气资源。人们形容它是一下坐到了石油聚宝盆之上的国度。2008年人均GDP达到7万5千美元,排在世界第三,仅次于卢森堡和挪威。多哈崛起的速度,就像是一场真正的海市蜃楼,它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建筑于沙砾之上——这块荒芜之地什么都不出产,除了石油。

卡塔尔90万人口中本地人不到一半,南亚,东南亚,欧洲,非洲的外来人口担当了这个富足之乡的大多数社会角色:家佣、司机、售货员、建筑工人,甚至包括政府公务员和现役军人。卡塔尔的社会很小,小到好像每个人都彼此相识一样:惟一的例外可能就是外劳。他们按国籍分成不同社群,自成一个天地。卡塔尔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部分是由美国人、加拿大人、英国人和法国人经营;政府单位的员工经常有巴勒斯坦人、叙利亚人、埃及人;计程车司机和餐馆员工则有许多菲律宾人、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一提起卡塔尔人,我们的印度导游十分不屑,说他们非常懒惰,国家鼓励卡塔尔人出去工作,付给他们比外国人高三四倍的工资,即使这样,也很少有人愿意。

然而有一个角落却生活着一些似乎被遗忘的人群,那就是这个国家的原住民—贝都因人。我们参观了当地的一个骆驼市场,这些骆驼的主人虽然也是同样的白袍,但和卡塔尔人那趾高气扬的状态截然不同,原来这些贝都因人属于少数民族,一直被阿拉伯人为主的卡塔尔社会所歧视和压制,国王并没有和他们分享财富,于是他们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靠买卖骆驼,畜牧业为生。卡塔尔,原来你富庶的背后还有这样一面。

全国的石油财富只属于埃米尔家族所有,但政府为国民提供尽可能多的福利,作为卡塔尔公民,生下来就享受住房,医疗,教育免费的待遇,包括生活用电、用水都是免费的,他们不必工作,就可每月领到800美元生活费,国家还为每一位申请的卡塔尔人免费提供别墅。国王不需要人民纳税,一般的小生意每月只需象征性地缴纳20多元人民币的税金即可。不过这并非卡塔尔人财富的来源,最重要的收入还是来自外国人,因为这个国家几乎一切工作都是由外国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