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足球为何辉煌不再?
经济衰落致足球产业萎缩!
足球是一项烧钱的运动,需要以经济作为支撑。不过相比于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的西欧国家,东欧的经济则出现了严重恶化。2007年次贷危机导致全球危机,大量的资金从东欧这个新兴市场撤离,这导致东欧国家的外债累积达到1.7万亿美元。2009年年初,东欧经济陷入崩溃状态,个别国家甚至面临经济衰退、政府信用破产的危险。以举办欧洲杯的乌克兰、波兰为例,两个国家因为巨大的投入巨大,波兰总投入253亿欧元(约合303亿美元),乌克兰的投入也高达134亿美元。这样的投入对于经济大国来说不算什么,但乌克兰却因此背上沉重债务,波兰人民也对欧洲杯反对声一片。
经济的落后对足球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20多年前,东欧足球还在计划经济模式下主导、行政手段干预,可以依靠优秀球员的“奉献精神”支撑。但进入商业经济之后,足球需要金钱的刺激。1986年当布加勒斯特星夺得欧洲冠军杯时,平均每个队员的奖金只有可怜的200美元,这样的奖励,不到西欧国家俱乐部的100。因为经济的落后,导致东欧难以留住足球人才,难以拿出足够的财力扶植足球产业。
青训是足球的根基,但没有经济作为支撑,青训体系就面临着荒废。举世瞩目的拉玛西亚青训营人才辈出,瓜迪奥拉、哈维、伊涅斯塔、梅西等天才出自这里,但巴萨经营青训花销是巨大的,00-01赛季至今,巴萨在十年间一共为青训营投入了1.5亿欧元。但看看如今的东欧足球,青训几近荒废,以捷克足球为例,社会主义时代的专业青训体系在1996年崩盘,捷克的体育产业实现了由国有到私有的变革,但私有化的俱乐部,在培养新秀方面缺乏足够的经济支持,导致青黄不接的局面发生。注册的球员数急剧下降,当内德维德、波博斯基等黄金一代过去之后,捷克足球还没找到接班人。同样的道理适用于乌克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家。
英超、德甲等联赛之所以受到关注,源于他们高度的市场化和良好的运营,能够吸引球星加盟,竞技水准远高出其他联赛,这是由经济实力决定的。东欧受困于经济原因导致国内联赛组织混乱,发展缓慢。有过德甲、德乙经验的邵佳一曾说过:“中超联赛与德乙有一定差别,更像是东欧联赛。”这也客观反映东欧联赛与英超、西甲等顶尖联赛之间的巨大鸿沟。捷克、克罗地亚等很多东欧国家的联赛在欧足联的排名还不如塞浦路斯联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