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不识路(第1页)

玄奘打了个佛稽,道:“老僧还没有向陛下献上前日承诺的计谋呢,怎敢入睡。”

“贫僧闻听皇上对藩王的宾客有虑,思索一番,认为还需从这几方面入手。”

“大师请详细说来。”阿东命人端来了茶水。

“这第一个方面,我想就应该是科举。我朝取仕有三种方法,一是科举,二是门荫,三是贡举。这其中差别想来陛下是清楚的。

而这其中又以科举是取仕的主要方法。老衲认为,科举制度应该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以利于更广泛的吸收全国各地的人才,避免人才流失。

多吸收了人才,在加大对地方官员的任命免职的控制程度,可以一定程度的削弱地方的人才数量,还可以增加京城的官员质量。”

“不错,却是一举两得,但这科举又该如何改进?”阿东插言道。

“朕先说说自己的想法,之后大师在补充吧。”阿东想了一会儿,道:

“科举自隋文帝创立,虽只经历了不到百年,但确实是现今最适合的取仕之法。

但因为是初建,所以难免有疏漏之处。朕曾就此与先帝讨论过,得出几大改进的方案,只是先帝还未及实施而已。”

“首先就是科举的生源应放宽,譬如年龄,身份,籍贯,出身,贫富都应有一定程度的放宽,以利于更多的人参加科举。科举最后取仕的名额应增加。

其次是乡贡来源的州试、府试、应加大管理力度,州试在每年的二月份举行,其取录比例为百中取十五。

分等级,其十五留任州衙内试习一月,前十的与三月份参加府试,后五留任州衙,不带品级。府试亦如此。这般省试在四月份,地点在京城。

主持者改为礼部侍郎,过省试即为进士,之后举行殿试,由朕钦定名次,前十者由吏部考核后直接入官。

其余需试一年在考核。”

“第三,科举应加强管制。考生试卷应糊名誊写,阅卷人应公正言明,或者多人阅卷,取其评价之中。考官由朝廷委派。”

“第四,加开武科,主要考核其军事韬略、行军布阵之法,为军队培养武将。”

“第五,省试以上的取仕需按一定的比例,如南六北四,亦或平人。调整朝廷地方官员的比例,令其全国各地均有人在朝为官,维系平衡。”

“第六,科举的内容需调整,减少诗词的比例,加开政、经、论、策、数等方面,科举答卷只为陈词滥调的,即使文章在华美,不取为正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