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天下大道(第1页)

郑国语速缓慢,语调艰难,完全没了督工时候的坚定,但在座都不是蠢人,已经明白了郑国的未尽之语。

不是人力不足,而是六国虽灭,秦国却仍旧未能将民心彻底收服在自己手中,强征青壮只会引发更大的不满。

也导致民心迁移,背着秦国官僚支持台面下,蠢蠢欲动的六国逆贼,继续他们的造反大业。

秦焰曲起指节轻轻敲着大案思考,脸上满是深思的神色。

而李斯等在座重臣,都是跟着秦始皇一同打天下的人,他们眼中秦朝比自己亲生儿子份量还重,同样舍不得这艘巨轮触礁沉没。

至于王贲等武将转职为文臣之人,哪怕心中惦记着边疆未熄灭的战事,却不能不估计自己打下来的地盘,再被六国遗贵抢回去。

因此,大书房中的人都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不约而同的沉默了下来。

秦焰身为太子,可以说是秦朝未来的掌舵人,最终还是由他首先开口打破此时令人窒息的沉默。

秦焰抬起手,推开桌案平铺的地图,转头看着郑国,郑重的询问:“无论治水还是修路,在座诸位都不如老令专精。

孤不欲伤民力、民心,只问老令一句,以此为标准,求天下大道与沟渠盘整完毕,什么时候才能够得到?”

问题的答案早就在郑国心中了,他毫不犹豫的回答:“太子若能够爱惜民力,国内不再强征壮丁上战场,最快十年可得。”

这个大案实在有些惊人!

李斯看着郑国,惊讶不已的说:“十年竟然还是最快了吗?天下大定,秦境之中税务有范例,并不行苛税。

百姓手中存粮足以抵抗天灾,不出两年,其他郡县的百姓便可与关中三郡生活同样富足。

而且天下之民难道还比不上老秦境内人口多吗?哪怕是老令主持修建的郑国渠死拖活拖也才用了十年。”

郑国脸上笑容更显得无奈了,他看向李斯认真的说:“丞相觉得是做一件衣裳难,还是将剪得七零八落的衣袍拼起来修补了容易呢?”

李斯登时无言以对。

在一无所有之上开垦虽然不容易,可只要能够好好规划,成功自然可期;但天下道路已经破碎不堪。

郑国哪怕实地考察过了天下大道和沟渠,想要将年久失修,而且不知道当初为何开凿的道路、河渠重新修整联缀,将其变得尽善尽美却极为艰难,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才能完成。

秦焰上辈子看了太多百姓不服秦朝官吏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