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9 节 《渴望生活:梵高传》:作为画家的梵高的一生(第1页)

本书作者通过参考梵高致弟弟提奥的书信资料,同时追随画家的足迹,经过荷兰、英国、法国等,采访与梵高认识的人们,收集整理而来。以人物对话的方式,高度还原了梵高的生活,讲述了画家的一生。他如何走上绘画这条路,如何艰苦坚持,又如何努力学习,最终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取得了惊人的艺术成就。

作者是美国著名传记小说家欧文.斯通,青少年时期生活艰难,后来获加州大学经济学硕士,他曾写过包括弗洛伊德,达尔文,米开郎琪罗等名人传记。其作品在欧美各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而当时 26 岁的作者欧文.斯通也因本著作一举成名。

一、梵高的绘画前期

1.梵高出生在荷兰一个显赫的家族,是一位富有的叔叔最疼爱的侄子,如果他按照正常的道路走,会成为一位受人尊重的商人。

2.初恋失败后,梵高到了博里纳日做了一名传教士,可是他发现宗教并不能给人以救赎。此时他发现了自己一生要坚持的事业,就是绘画。

3.在家里准备去海牙时,他遇到了表姐,求婚被拒。后来他的弟媳回忆起这件事,非常遗憾,认为如果他们俩人当时在一起,梵高也许会过普通人富足而快乐的生活。


4.在海牙,他跟随著名画家毛威学习,后来因为理念不同,俩人分开。

5.梵高到了纽恩莱继续学画,此时完成了里程碑式的作品《吃土豆的人》。在这幅画中,他捕捉到了正在消逝的事物中隐藏着的,具有永恒意义的东西,在他的笔下,留下了农民勤劳隐忍的美德。

二、在巴黎的转变时期

1.经过比利时,梵高接触了日本的」浮士绘」,后来对他的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本的浮士绘在 19 世纪风行,占据日本画坛 260 余年,特点是,颜色鲜明纯粹,构图自由等。

2.在巴黎,梵高认识了很多印象派画家,努力学习印象派绘画风格,融入自己的元素,后来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印象派技法。

3.为了有一个安静的绘画环境,梵高离开了巴黎。他一直把自己定位为农民画家,他要回到田野去,回到大自然中去,他认为自己有了不起的才能,终有一天,人们会意识到他是个出色的画家。而在他去世后的几十年,梵高给自己的定位终于得到了肯定,他在艰难生活中对艺术的执著追求精神,与他的画作一样不朽。

三、后期的创作辉煌期

1.梵高到了阿尔,这里大自然的色彩激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