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3 节 《国史大纲》:钱穆先生以通史体例为你讲述中国历史(第1页)

今天为你解读的是《国史大纲》,这一册的中文版大约 42 万字,我会用 22 分钟时间,为你讲解书中精髓:以通史体例的独特方式为你讲述中国史。

我们应该怎么阅读历史书呢?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百家争鸣,各有所得。但这儿有一种独特的阅读方法:

首先,应该对本国的历史知识有一种去探究的热爱,否则不能算是有知识的国民;

再次,对本国的历史,要有一种「温情与敬意」;

复次,在这种温情与敬意之下,才能具有文化自信,不会对本国历史抱有粗暴的虚无主义;

最后,只有这样读书,整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发展才有希望。

这是钱穆先生在他的名作《国史大纲》中开篇即提到的「阅读本书的信念」,如今看来,颇有道理。

那么,就让我们怀着对本国历史的「温情与敬意」,一起来读钱先生的这本名作吧。

本书最有特色的一点就是它是一部大开大合的大手笔之作。从古到今以来,敢写通史著作的,基本上都是史学大家,而钱穆先生不但敢写中国通史,洋洋洒洒从上古时期一路讲到民国,更能剪裁有序,繁简得当,在区区数十万字之内便浓缩出一部中国通史的精华,其气魄不可谓不大。

在现有的通史著作中,以一人之力写出,又能首尾贯通,还可自成体系者,很难找出比钱先生这部《国史大纲》更好的书。不过,也正是因为它的大开大合,就限制了它的写作方式,钱先生必须在几十万字之内就把数千年历史陈述完毕,这谈何容易!

因此,全书的写作以纲要式为主,论断和陈述为多,分析较少,而且对于史料的运用,通常来讲比较精微,有的史料对于初学者比较陌生。这一切都决定了,本书在初学者面前,具有相当的难度。

因此,我将用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既顾及全书的完整性,又拣选书中最重要最精华的部分,讲给你听。

本书的作者是钱穆。钱穆先生,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钱先生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作为一名大学问家,钱穆先生竟然是一个自学成才者。钱先生从未接受过大学教育,甚至连中学都没有毕业。他的自学,靠的是勤奋与天赋,还有名师的指点。当时的史学泰斗顾颉刚就曾经做过他的老师。

钱穆先生正是因为没有接受过大学史学教育,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