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制服
西历一九一二年九月十八日
乾隆二年,为加强防务,清朝政府在归化城东北五里处,修建了一座八旗军队的驻防城。()历时两年多建成,乾隆皇帝赐名“绥远”,是“绥靖远方”的意思。并设绥远将军驻城主持军务。
自古归化城和绥远城就是归绥一体。作为对蒙古和俄罗斯贸易的重要中转站之一,归化城是典型的商城,城内店铺鳞次栉比,绥远城是典型的军事城镇,除绥远将军衙门的文官武将外,驻扎八旗军兵四千余人。绥远城周长九里,呈正方型,东、南、西、北各设城门。四门之外有瓮城、石桥和护城壕。城门上建望楼,城中央有鼓楼,从鼓楼通向四门有四条大街,向四面八方伸向众多小巷,构成整齐的棋盘状布局。
从草原上吹来的风,令人精神一爽,从北京坐了五天五夜火车的征蒙先遣军,终于双脚踏上了塞北的土地。小小的绥远火车站一下子来了一万多的士兵和民夫,令这里顿时热闹了起来,被闷罐车憋的气都喘不过来的战马也精神了起来,摇头摆尾打着响鼻。邝海山、顾南山换上簇新的少将军服,勤务兵送来了热水洗了脸,俩人精神抖擞的走下车厢。
绥远将军府的军官们早已在火车站列队迎接,邝海山刚刚走下车厢,就被一双粗糙的大手紧紧的拉住。
“早就盼望着将军了,先遣军的军容威仪真是令我惊骇莫名啊,我老张也算是老行伍了,但是我敢说,咱们中国最精锐的就是将军的征蒙先遣军”张绍曾握着邝海山的手亲热的摇晃,一直不肯撒手。
张绍曾是老同盟会员,武昌起义时他率部入关,驻兵滦州,通电响应反满,滦州近在京畿,袁世凯的卧榻之侧岂容同盟会安眠?张绍曾出任绥远将军是明升暗降,兵权被夺,他只带来一个卫队营凄惨的上任。
邝海山对这个以微末兵力苦苦支撑蒙古局面的老将军也有些肃然起敬了,看着年纪不到四十岁的张绍曾已经是两鬓风霜,他端端正正的行了军礼:“您是张将军吧?二十师的官兵兄弟以区区不足一团的兵力,支撑着蒙疆这么广大的区域和如此复杂的局面,将军辛苦了”
邝海山身后的顾麻子等人,也都庄重的向这位为国戍边的老军人敬礼,弄得张绍曾也有些动容了。
张绍曾等人还礼之后,就用马车将邝海山等人接到了绥远将军府。
绥远城中心,一片斗拱飞檐的官衙,气势雄浑中不失精致,“漠南第一府”的赫赫威名也不是空穴来风。绥远将军府的照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