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盟友(第1页)

第二百六十章 盟友

安庆城郊的“飞行器研发中心”戒备森严,门口的士兵神情冷峻,灰白sè高高的围墙和密密麻麻的高压电网,以及无处不在的探照灯和岗楼,令这里显得格外神秘。

这里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风洞实验室,低速风洞喷出强劲的气流,模拟飞机在空中遇到气流形态。飞行器在风洞中主要用来做测力试验,检验作用于模型表面的升力、阻力等数据。这个风洞的试验段达到了十六平方米,试验段口径一米二,比十多年前美国莱特兄弟建造的风洞大了三十倍有余,风速也达到了二百米每秒,是莱特兄弟建造的简易风洞的十八倍。

军谘府的巨额金钱投入是莱特兄弟这种飞行发烧友所无法企及的,也是冯如在美国的时候可望而不可及的。冯如在这里干的无比愉快,很多以前只是脑海中天马行空的设想,现在都可以付诸实践,而不用担心资金的问题。

在同时代的飞机都只是飞行高度二三十米,飞行距离不超过两公里的高级玩具的时候,冯如已经在风洞实验室,试图制造出时速超过一百五十公里,飞行距离达到三百公里,载重一吨的“冯如五型”飞机了。V型十二缸的鹰式发动机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将飞机提升到一百五十公里对于它不过是小菜一碟,有了这个技术保障,冯如考虑的只是如何完善一些细节问题罢了。

但是军谘府最近提出的技术课题却把他给难住了,柴东亮要求飞行器研发中心解决在飞机上安装机枪和挂载航空炸弹的问题。航空炸弹挂架很快就得到了解决,而安装机枪则遇上了极为棘手的困难。

冯如最初是将口径修改为江淮军标准配置的七点九二毫米德普轻机枪装到了飞机上,但是作为步兵武器的德普弹容量只有四十五发,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冯如等人尝试着将马克沁机枪进行了改造,取消了水冷套筒改用了气冷式,发明出一种轻型马克沁机枪。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机枪的问题终于解决了,但是如何发射却成了更大的难题。螺旋桨的转速是每分钟一千二百转,马克沁的发射速度的每分钟六百分,子弹必然会击中高速旋转中的螺旋桨。如果就这么让飞机带着机枪上天,打击敌人的作用肯定是做不到,把自己击落则是必然的。

这可把冯如和飞行器研发中心的专家们难住了,有人灵机一动,将木质螺旋桨叶片包上了钢板,试图保护桨叶。但是新的问题立刻就出现了,大家发现这不是根本解决的办法,因为子弹击中包上楔形钢片的桨叶,会对发动机转轴造成伤害。而且反弹的子弹不一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