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新时代的开端(第1页)

虞恰卿和吴锦堂都是商界的精英.听话听音.很快就摸到等蝶东亮的脉络,既然已经确定了十五年之内大量建设超大型城市,那么今后广州、上海、武汉这些中心城市的地价必然飞涨,而且还会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

炒地皮当然是晏容易赚钱的,不过柴东亮对这个很不感兴趣.而且他一直认为,土地增值溢价的收入,应该归当地百姓所有,柴东亮是光华集团和芜湖工业园区最大的股东,他要是不同意,虞恰卿和吴锦堂还真不好意思去发这笔财。

但是,办钢铁厂生产建筑用的粗钢、办水泥厂生产洋灰,今后大规模城市化的进程中,建材的消耗几乎是无限量的,办钢厂和水泥厂就会成为最赚钱的生意!

一旦失去了柴东亮的信任,虞恰卿、吴锦堂的好日子恐怕就要到头,这个也很好理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虞恰卿和吴锦堂深深的感受到了跟在柴东亮身边的好处,哪怕是没有半点优待条件,只要分析他的只言片语,就能揣摩到未来的国家发展方向,而这对于商人来说,就是无价之宝。

尽管柴东亮很诗厌那种围着权力转圈的h,但是他的身边也不可避免的有大批人环绕,而且这些人都从他那里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这一点,柴东亮心里清楚,虞恰卿等人也非常明白,所以他们必须揣摩柴东亮能够容忍的底限,尽量不去触碰,以免引火烧身。

吴锦堂是有切身感受的,当初因为芜湖的工人闹事儿.他想让妹妹吴美琪帮忙找柴东亮说说,想借助柴东亮的力量弹压那些技工,结果差点毁了柴东亮和吴美琪的婚事,当时差点把他吓死,从此之后他再也不敢当着妹妹的面说生意场上的事情,生怕给妹妹招灾惹祸。

他太清楚这个妹夫了,看似温和的背后,却有着钢铁般强硬的原则,一旦触碰到他心里的底线,很难说柴东亮能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而且自打柴东亮芜湖起兵那会儿,他就被当时势力还相当薄弱的柴东亮捏的死死的。芜湖商界当时不服他,不肯拿钱出来支持他反清革命,柴东亮就捏住吴锦堂夹大清银行八万两银子的把柄,从法庭下传票几乎弄的吴家身败名裂。吴锦堂的父亲吴兴周叫来英国沙逊爵士、法国格伦领事和日本三井物产的黑田男爵,希望借助洋人的力量逼迫柴东亮就范,不料想柴东亮反而在吴家搞了一场演讲,还捎带手勾搭走了吴家大小姐吴美琪。

那时候,柴东亮不过掌控芜湖一个城市,势力远远不及安徽巡抚朱家宝和掌控皖北十多个州县的淮上军,但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