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骨头爱上狗(第五更求月票)(第1页)

蔡元培在北大校园大刀阔斧的推行改革,其主要内容为:(一)改革预科;(二)扩张文、理两科;(三)将商科归并到科;(四)停办科和工科,将其归并到北洋大学。改革预科是因为预科一直含有半独立xìng质,不服从北大校方统一管理,蔡元培毫不手软,将那些阳奉yīn违的教职员工统统解聘。

蔡元培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与注重应用的专mén学校应该有本质区别,大学应该培养通才,而不是专mén的人才。“文理二科专属学理,其他各科偏重致用”,且“文、理二科有研究所、实验室、图书馆、植物园、动物院等种种之设备,合为一区,已非容易,若遍设各科,而又加设医科之病院、工科之工场、农科之试验场等,则范围过大,不能不各择适宜之地点”。所以,他认为北京大学应该专mén办文、理两科,而把其他各科转到别的学校,或者成为单科xìng质的大学。对此,工科、科师生都是极力反对的。蔡元培深思熟虑之后,允许科留在北大,而对工科却不留余地,决意要将其归并到北洋大学,这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另一方面却也不无清除前任校长胡仁源工科班底的考虑。

蔡元培将很多不称职的中外教员解聘,其中大部分是留日归国的学生,还有一部分外国教员。同时从国、美国聘请了大批思想活跃的教员,并委以重任。不管是新学、旧学,蔡元培都一视同仁,他聘请教员的唯一标准就是学识造诣,至于思想倾向新cháo还是保守,他根本就不在乎。

只要学问渊博,哪怕你在讲台上鼓吹无政fǔ主义,蔡元培也会不干涉。

“二次**”失败后远走日本的陈独秀也被他力邀回国担任文科的学长,章太炎mén下的四大弟子更是齐集北大,从最时髦的社会主义思想到最保守的四书五经,北大都会有一席之地,各种学说思cháojiāo相辉映,成为中国近代文坛的一桩盛事。

蔡元培在留学德国期间,发现德国的政治体制在欧洲算是比较**的,但是大学的氛围却是最自由的,尤其是号称现代大学之母的洪堡大学更是各种思cháo汇聚,大师云集的圣地。

洪堡大学里,各学科的学长都是教授们公选,校长则是教授们轮流担任。他也把这一套做引进了北大,开创了中国教授治校的先河,进一步扫dàng了北大的官僚习气。

兼容并包的作风,已经在北大初步奠定

蔡元培的改革中,最重要的举措是废除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那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