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儿戏般的革命(求月票推荐票)
光州,又名潢川,以淮河支流小潢河过境而名。()这里是原是漕运的码头,交通便利,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咸丰朝之后,因为这里的土质适合种植鸦片,故此漫山遍野种满了罂粟。鸦片的巨额利润和水路交通的便利,令这个豫东南小城畸形的繁荣了起来。
这里是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地方,南靠大别山,东临桐柏山,匪患也成了这里千百年来难以医治的毒瘤。明朝末年,李自成打到了光州,架起二十门大炮轰击,城内死伤惨重,城破之后鸡犬不留,只有极少数的人逃到了山里才侥幸活了下来。到了清初,光州城内几乎是一片废墟,清朝从山东、江西、安徽迁移了大批流民,这里才重新有了人烟,直到二十一世纪,这里的老人还在流传着“李自成三洗河南九洗光州”的故事。
一个洗字道尽了多少辛酸和血泪,而这个小城竟然被李自成的贼兵洗劫了九次之多
而到了一九一三年,这样的命运再次降临到了这个与世无争的小城。这次来的土匪不是自称党项皇族余孽的李自成的贼兵,而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宝丰县的“趟将”。
白狼坐在四人抬的滑竿上,翻着白眼看着手下衣衫褴褛的匪兵攻打光州城,两杆红旗左右分开,一面写着“豫军讨袁大都督”,一面画着一头狰狞的白色巨狼。白狼的眼睛白眼珠多黑眼珠少,第一眼给人的感觉仿佛是盲人,所以他早年有个绰号:白瞎子。
小时候他上过几天私塾,多少认的几个字,能写自己的名字,在杆匪中也算是难得了。光绪末年,他在巡防营吃过几天皇粮,大清朝吹灯拔蜡之后各地裁撤军伍,白狼也就回到了宝丰老家。其实他真名叫做白朗,因为河南流传白狼乱中原的传闻,他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白狼。
民国元年河南遭了大灾,可是河南都督张镇芳不但不救济,反而仗着是大总统袁世凯的表亲加剧了盘剥,民风彪悍的豫西地区顿时就沸腾了起来,仅仅在白狼的老家宝丰就拉起了十几个杆子。白狼也在家乡附近的舞阳县母猪峡拉起了一彪人马,他在军队呆过几年,对于行军打仗多少知道一些,所以在附近渐渐有了名头。白狼的胆子也够大,他绑架了宝丰县长的儿子,勒索到洋枪十杆子弹数百发,又扛起了“打富济贫”的旗号,将周围各地饥民纷纷收拢进了他的匪寨。
民国二年即西历一九一三年春天,白狼的杆子已经聚拢了三千多人,其中还有不少是拖着洋枪投效的官兵,白狼的声势大振。最开始的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